老飞利浦人张玥近日在接受上海东方早报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未来他领导下的飞利浦将在医疗保健和时尚生活领域积极寻求新的并购机会,以弥补淡出电子业务对飞利浦中国的影响;同时他将带领飞利浦下乡,把医疗设备和其他的产品卖到中国三四级市场,完成飞利浦在中国市场的第二次创业。
抽身传统电子行业
东方早报:2004年飞利浦全球提出“一个飞利浦”的战略,飞利浦主要业务随即整合成为了“医疗保健”、“时尚生活”和“核心科技”三大业务范畴,但是不久后飞利浦相继淡出了显示器业务、芯片业务和手机业务,“核心科技”业务这一块不断弱化,飞利浦为什么这样决策?
张玥:基于未来发展的规划,飞利浦将致力于从高产量电子产品公司转变成医疗保健市场和生活方式解决方案的公司。出售这些业务,是飞利浦从传统的高产量、低附加值电子行业中抽身战略的一部分,我们最终目的是要实现飞利浦向更稳健、更能产生经济效益的公司转变。
东方早报:显示器业务、芯片业务和手机业务的生产基地都在中国,这些业务剥离对飞利浦中国区影响应该挺大的,您当初持什么样的立场?
张玥:战略转型确实给飞利浦的中国业务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冲击,众所周知,大部分消费电子的投资都集中在中国,放弃这些业务,无疑对我们在中国市场的表现有一定的影响。但是从长远的角度出发,我认为剥离这些业务是一个非常正确的战略决策。
投资高利润增长机会
电子业务剥离后,我们正积极寻找新的成长路径。在去年9月,我们在中国成立了一个叫做“新事业成长部”的部门,会在中国探讨一些原始设计制造商模式的发展。此外,我们还会通过收购的模式进行发展。今年飞利浦也在积极寻找在中国的一些收购机会,尤其是在时尚生活和医疗保健领域。
东方早报:那在中国市场并购有具体的谈判项目了吗?
张玥:围绕着医疗保健和时尚生活两大核心领域,飞利浦正在考虑和执行在中国的收购计划。飞利浦剥离非核心业务所获得的收入,将被再投资于高利润增长机会的战略计划。中国市场的核心地位不仅不会削弱,而只会加强。此外,2007年1月底,飞利浦一次性投资逾5亿美元的上海创新园区一期工程正式启用。我们将持续追加投资,将中国打造成飞利浦全球最重要的三大研发创新基地。
将更多精力放在研发上
东方早报:飞利浦剥离电子业务除了因低利润外,可能还因日韩的同类产品对飞利浦形成了强有力的竞争。飞利浦的彩电和音响等产品曾经非常受欢迎,名气也很大,但是现在外资品牌的同类产品反而是日韩的产品更受欢迎,是不是飞利浦在消费电子方面不如竞争对手成功?
张玥:这种看法是不全面的。在消费电子业务方面,飞利浦将远离制造领域,而将更多的精力部署在研发领域。飞利浦将继续保持在行业内的领导地位,不会淡化。
发力医疗保健领域
东方早报:医疗保健业务被飞利浦提到了很高的位置,但是此前在中国市场,人们对飞利浦这块业务并不熟悉,飞利浦医疗设备在全球竞争力如何?
张玥:飞利浦医疗系统在诊断成像系统、医疗信息技术解决方案以及病人监控和心脏设备领域属全球领袖,是世界范围内卫生保健技术以及相关服务的第二大供应商,2006年销售额67亿欧元。核心领域为医疗成像(X-射线,CT,核磁共振成像,超声,核医学)、病人监护系统等。医疗保健是飞利浦未来发展最重要的方向之一,从长远角度来看,医疗保健领域将为飞利浦所有的业务部门提供良好的机遇。目前,医疗系统对于飞利浦来说是利润丰厚的增长点,2005年该领域占公司全球总营业额的20.8%。随着近年来多项并购活动的开展,医疗设备业务将最终占到公司全部业务的三分之一。
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关注,以可承受的价格获得更优质的服务。当然也有一些患者希望能够得到更为个性化的医疗解决方案,更关注疾病预防及后续服务。飞利浦通过满足中国不同医疗机构的需求,为提高中国整体医疗水平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