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智伟业策划专家
品牌策划管理专家
闽南企业管理网
闽南企业管理网
 品牌总网 >> 新闻中心 >> 品牌聚焦

保持自主创新的旺盛动力


[ 姜范万建民 经济日报    更新时间:2007/1/25  ]    ★★★

    ———奇瑞汽车公司访问记之一
 

    编者的话  自奇瑞汽车公司成立之初,本报就一直进行追踪报道,本报的广大读者也对奇瑞给予了热情的关注。2004年和2005年,本报分别推出整版系列报道,介绍奇瑞在坚持自主创新方面的成功做法,全方位地展示了奇瑞汽车的成长与发展经历,深入剖析了奇瑞自主创新经验的启示,这些报道在汽车行业和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2006年是奇瑞汽车取得突破性成就的一年,我国汽车自主品牌的行业地位和市场影响力也由此达到了新的高度。最近,本报记者再次深入奇瑞汽车公司,挖掘奇瑞2006年成就背后的深层原因,并探讨奇瑞面临的新挑战、新机遇,以及奇瑞面向未来的新举措,将一个更加出新出彩的奇瑞展现给读者。

    305236辆!

    当奇瑞汽车2006年的销售总量定格在305236辆的时候,关注自主品牌的人们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这是我国自主品牌轿车企业首次迈进年产销30万辆的门槛,也是自主品牌首次逼近轿车销售的第一梯队。2006年之前,能够跨过30万辆的,只有经营多年的3家合资企业。305236辆的成绩,不仅创造了自主品牌轿车销量的新纪录,使自主品牌汽车地位和市场影响力达到了新的历史高度,更使“奇瑞”成为位列大众、通用之后我国轿车市场的第三大品牌,外国品牌垄断中国轿车市场的局面彻底成为历史。

    对于奇瑞来说,2006年是扬眉吐气的一年。原计划销售为28.1万辆,结果超额2.4万辆,增幅高达78%,稳稳地迈进全国轿车销售的前四强。奇瑞还创造了2006年轿车市场的三个第一:奇瑞QQ和旗云双双进入十大畅销车型行列,这两款车累计超过23万辆的表现使奇瑞成为畅销车型的总冠军;高达11.4万台的增量,使奇瑞成为轿车企业中唯一增长超过10万的厂家;汽车出口5.2万辆,出口量继续保持第一,占全国轿车出口的70%以上。 


    自主创新再结硕果

    “2006年成绩的取得,首先要归功于自主创新战略的成功。”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耀这样告诉记者。

    自诞生起,奇瑞就选择了自主创新之路。“选择了汽车,就是选择了苦难和艰辛”,奇瑞的创始人在十年之前,就做出了这样的判断。在奇瑞成为自主品牌排头兵的今天,奇瑞人依然时时讲这句话,对这句话的理解也更加深刻了。自主创新是一条充满艰辛的道路,正是因为自主创新,奇瑞才能够生存,才会不断地推出市场认可的创新成果,才会有发展后劲;与此同时,开弓没有回头箭,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奇瑞根本没有歇口气的机会,只有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和水平,补齐短板强化优势,才会实现最初的梦想,成长为世界级汽车企业,奇瑞的未来,依然与艰辛相伴。

    2006年,奇瑞的自主创新再次震动了市场。奇瑞的整车和发动机开发已经从集成创新阶段进入了新的创新阶段,奇瑞不仅能够完成产品的设计,还实现了汽车概念设计。比如,奇瑞V5是一款混合型汽车,混合型汽车被认为是未来汽车的潮流所在,奇瑞V5既有轿车的舒适,又有多功能车的宽敞,还具备越野车的性能,一车可以当做三车用;再比如,奇瑞开发出了全球首创的对称车型WOWO,这款小车外型时尚可爱,对称的车身设计又可以节约相当可观的模具开发费用。2006年,奇瑞申报专利631项,奇瑞公司自主研发的轿车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第九届中国专利优秀奖”。

    在产品方面,2006年更是奇瑞丰收的一年。A5、酷越车V5、QQ6等全新车型的上市,分别成为各自细分市场的标杆,风云和旗云的整合,成功地造就了奇瑞汽车第二个年销量超过10万辆的车型。在2006年11月举行的北京国际车展上,奇瑞成为了最受关注的中国汽车企业。奇瑞以“更安全、更节能、更环保”为主题,10款新车、5款发动机和1款无级变速箱的强大阵容创下历届车展自主品牌展品数量之最,奇瑞首发的三款概念车还创下2006年北京车展中外汽车厂商概念车数量之最。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发布服务品牌等举措,都使奇瑞品牌的含金量大大提高。

 

1 2  下一页

上一篇 上一篇文章: 伊利营养舒化奶正式上市
下一篇 下一篇文章: 老凤祥登全球珠宝百强榜
发表评论】【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品牌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本网站(www.ppzw.com)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软件、程序、以及网页版式设计等均在网上搜集。 访问者可将本网站提供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网站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 本网站内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
※ 联系方式:品牌总网管理客户服务部 电话:0595-22501825
 图片资讯
1 2 3
财智品牌营销全攻略 品牌系统化与营销落地化
 社会动态
 视频推荐
 商机在线
 分类信息
 图片新闻频道
 招商加盟
 

版权所有: 品牌总网   闽ICP备16034782号-1 本网站法律顾问:郑明汉 律师

Copyright © PPZW.COM 2002-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QQ:383485670 加盟商在线QQ:

Email:qy@PPzw.com

闽公网安备 350521020002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