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专栏作者仲大军。(新浪财经资料图片)
仲大军,北京大军经济观察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1952年生,1978年恢复高考后,考入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1982年毕业分配到北京新华通讯社,1993年被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聘为特邀研究员,1995年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经济时报》任编委,高级记者,数家研究机构特约研究员,2000年创办民营研究机构--北京大军经济观察研究中心。
12月25日-12月31日,新浪财经把一周的时间留给仲大军。----编者按
谁是中国最好的企业家 12月30日 星期六
北京大军经济观察研究中心主任 仲大军
《中国企业家》杂志每年都评中国最具影响力的25位企业领袖,我每年都作为专家评委给他们打分,今年又评出了25位企业领袖,往年排在前面的老人柳传志和张瑞敏已经销声匿迹了,王石、任正非、牛根生等跃到了前头。
年年看着这些人物,走马灯式地更换,你方唱罢我登场,除了媒体炒做意义,并没有多少打动人之处。这些年里,媒体不甘寂寞,总想制造出些热闹,什么年度最优秀人物、年度感动人物,一茬又一茬,但从我心底讲,评这些大奖,除了走形式,丰富社会生活,并无多大意义。 一、值得质疑的企业领袖
就象最近我又作为评委评出的“最佳员工关系企业”,坦率地说,从上百家参选企业中挑出比较好的确不容易,没有对企业的深入了解,根本不可能评比得准确。就象《中国企业家》杂志今年新评出的25名企业领袖,其中让我最不认可的应该说是李东生,甚至还包括牛根生。TCL都亏成那样了,居然这么多评委仍然还评李东生先生。当然李东生先生绝对是个好人,老牛也没说的,但不能因为是好人就要成为企业领袖。
在这里我要对中国最有影响力的企业领袖进行一些定义,他们必须是一些做得好、做得正确、做得漂亮的企业家。赖昌星也够有影响的,但他能评为企业领袖吗?因此,重点要放在正确、卓越和优秀上,而不仅仅是影响。李东生先生前些年做得好,入围企业领袖我没有异议,但这几年没做好就不能再做企业领袖了。这一点也让人怀疑中国企业家杂志找的这些评委的水平,怎么能把李东生先生再次评上。法国兼并一战亏损了20多个亿,怎么能一点不在乎不心疼呢!
至于说蒙牛集团的牛总,目前在中国的地位简直是如日中天,但我还是感到蒙牛这个企业的做法对中国来说带有深深的硬伤。蒙牛的发家方式值不值得中国企业模仿,还没有人敢公开评论。但我认为应该值得注意,不要让肥水流入外人田。老牛是好人,绝对的好人。前几年蒙牛刚崛起的时候,在一次学界、新闻界和企业界新年联欢会上,我们俩坐在一起,当时想和他讨论一下企业的融资模式问题,但会场乱糟糟的,也没说成。总之,蒙牛模式不知现在怎样了,中国企业要善于利于外资,但不要让外资太利用了我们。因此,牛根生先生似乎现在还是不要太火了为好。
其实我真正欣赏的几个企业家没有被评上,譬如北京物美集团的董事长张文中,这是真正有水平的企业家,以前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学者,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博士后,前些年我们还在一块开会,后来下海搞企业,搞出个物美大企业来。张文中肚子里真正有水,只是太书生气了。不会煽情,更不会招摇。这样的企业家在当前的中国是吃亏的。
譬如讲水平也好,讲实战经验也好,张文中都应在马云之上,但张文中就是没有马云那么会摆呼,并非那种性情中人,所以社会知名度较低。从这里大家也可以看出,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会叫的毛驴有草吃,会表演的企业家有人气。那些不会叫不会哭也不愿意表演的企业家就只有埋头干活,上不了中国企业领袖榜了。但我还是要强调一句:中国经济是实干出来的,要强调实干。 二、应当评比“中国最好的企业家”奖
当前这种不愿说话的企业家一大把,象任正非从不在公众面前亮相,但仍被评上了企业领袖,人家是用业绩实力在说话。这也是一种风格。但我还是不敢恭维榜上另外一些企业领袖,其实当前这些最有影响力的企业领袖还不能完全代表中国企业家的优秀,中国的企业家评比还应该有另外的一些标准,譬如,评选当今“中国最好的企业家”。如果以“最好的企业家”这一标准来衡量,那些具有嘴头优势的有影响力的企业家可能就要靠后站一站。
我建议《中国企业家杂志》每年搞一个“中国最好的企业家”评奖,这样评比的结果可能比最有影响的企业领袖要好得多。如果评这个奖,那么今年所评上的新浪总裁曹国伟就名符其实了。如果给曹先生戴上一顶“最有影响力的企业领袖帽子”,现在可能还大而无当,而如果戴上“做得最好的企业家”这顶帽子,就比较合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