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说到这里我还是谈谈我心目中最好的企业家吧。其实每个人身边都有一些令你感动和佩服的企业人士,你对他们的欣赏远远大于媒体评比出来的那些明星。广东志高空调的老总李兴浩,就是我心目中的这样一个人。 三、中国最好的企业家是李兴浩
前些天去广州,在中山大学开会之余,怀着试一试的心情给志高空调的董事长李兴浩打了个电话,问问情况。几年里数次来广州也没有打扰他,企业老总都是大忙人,这是可以理解的,没想到这次李总的手机一打就通,并且爽快地说今晚请我吃饭。
晚上六点半,我们一伙人凑齐在白云宾馆,同桌的还有广州民营经济研究会的会长解聘如、东山宾馆的总经理张治金、商界人士姚本星以及李总带来的两个企业高管。李兴浩先生还是那么健谈,小小的个头,嗓音却很大,说到高兴处两手挥舞,充满表演性。
其实他是1954年出生的,比我只小两岁,但看上去要年轻得多,完全看不出是50出头的人了。这一顿晚餐,大多数时间是在听他“咋呼”,简直就是在为志高空调做广告,这一番话要是让电视台播放出去,足足可以让志高空调机多卖出去几万台产品。
在席间我发了一个感叹:李总的这一口广东话让他太吃亏了。如果让他到北方来演讲,恐怕能听懂他讲话的人寥寥无几。因此,李兴浩不能成为中国的最有影响力的企业领袖,普通话这一关就把他关到门外去了。
这就是我为什么建议中国企业家杂志改评“中国最好的企业家”的理由,真正支撑中国经济的是企业实力,是事实,而不仅是嘴皮子。看看志高的发展,就知道什么是最好的企业和企业家了。 四、志高大跃进式的发展
志高这几年的变化我没想到,志高空调产品的优秀我也没想到,几年里只知道志高空调在拼命追赶,但没想到赶得这样快,2005年已经销售空调350万台,销售额达到80多亿元,名列国内空调业第四。2006 年销量将突破450万台,营业额将达到110多亿元。
我问了一下李兴浩,现在企业有多少人了,他说忙时18000多人,闲时16000多人。记得2003年我去志高访问时,职工人数才八九千人,没两年就翻了番。至于说企业的规模有多大了,李总说,你那次去时看的那张厂区建设规划图纸,现在基本已经照样建成了。
我翻了一下志高的材料,志高现在有两大办公中心和两大工业园区,总面积300多万平方米,在志高的工业园里,聚集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电子全自动生产线、商用空调制造厂、现代化物流仓储厂房等现代化厂房。目前志高空调的年产能已达1000万套,在泰国、越南、博茨瓦纳、尼日利亚等国家设有多家合作工厂,市场营销网络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目前中国最大的民营空调生产基地和出口创汇企业之一。就是在两年多一点的时间里,志高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真是日新月异!
我第一次认识李兴浩先生是2001年12月17日,应广州民营经济研究会的邀请,我来广州番禺香江野生动物园内的五星级长隆大酒店,在这里开了一个小型会议,当时北京来了几个重要的人物,如杜润生等,当地来了十几个企业家和一些学者,其中的一个就是李兴浩,当时我完全没在意这个小人物,尽管在2001年时志高空调的销售量已经达到80万台,但在当时众多的空调厂家之中,志高基本上还是一家不见经传的小厂。
当时最著名的空调厂家还是春兰、海尔、科龙等,而我早在1997年就考察过江苏春兰,拜访过陶建幸,对空调业的大企业已有见识,此时并未把志高放在眼里。
就在这次会开完一年多以后,2003年7月29日,广东粤港信息报及十几家单位联合举办的“民营新广东” 论坛在深圳观澜湖高尔夫球场骏豪酒店召开,我应邀在论坛会上发表演讲,李兴浩先生也参加了这个会。中午吃饭时我们都坐在主桌,他起身来敬酒,这次交换名片我才发现他就是上次开会的那个已经交换过名片的李兴浩。这时的他已经不是两年前的样子,已经成为参加这个会的重量级民营企业家,因为,这时志高已经跻身于我国空调业第五名的位子。
2003年那年,志高空调全球销售达到180万台,比我第一次见李兴浩时翻了一番还要多,空调年生产能力达到四五百万台。接下来的两年,志高简直就是在大跃进,2004年年销售空调可能突破280台,2005年达到350万台,2006年450万台,生产能力达到1000万台。
与此同时,原先的空调大户春兰、科龙等却在走下坡路,1997年我到春兰考察时,企业总裁陶建幸先生踌躇满志,由于起步早,90年代初期的空调业利润丰厚,94和95年那一时期简直就是暴利,春兰已经挣得盆满钵满。到90年代末期,众多的空调厂家涌出使竞争变得日趋激烈,产业利润日趋微薄,在这种情况下,陶建幸已经产生退心,不想再这个薄利的行业厮杀了,今天的春兰已经转产搞汽车等其他产品了,空调已经变成一个副业。这真是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2003年,陶建幸还在企业领袖榜上有名,自那以后,他渐渐退出了企业领袖的行列。相反,李兴浩却矢志不渝地冒了出来。我们搞经济研究的都知道,这几年是家电企业利润最微薄的年头,估计空调企业的平均利润率只有3%左右,然而在这种低利润的情况下,李兴浩不嫌弃微利,咬紧压根在这个行当里打拼,直到打出这样的成绩!
对比之下那些垄断的暴利企业,李兴浩这样的企业家又显得多么难能可贵! 五、一心一意做空调老大
2004年11月25日,广州市民营经济研究会一年一度的民营企业家论坛在广州珠岛宾馆拉开序幕,来自北京和广东省政府的高层领导人和著名专家学者云集一堂,大会围绕着“泛珠三角民营经济发展”这一主题展开研讨,原广东省省长卢瑞华、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长保育均等都来会上发言。
轮到我的那一个多小时的演讲时段,我特意叫来了李兴浩先生和格力集团的总裁助理赵为民等几个企业家一起上台讨论,会议开得有声有色。在众多的声音中,我只清晰地记住了李兴浩当时说的这样一句话:“我们就是一心一意地做世界空调的老大。”
这时给我的感觉是:李总的魄力真是太大了,能成大事者没有大志向是不行的。从此以后,我就相信志高一定能成功,李兴浩的这句话成了我时刻关注志高的理由。但志高凭什么要做世界空调老大?通过一件小事,可以看出一个企业家做大的诀窍。
广州民营研究会的解会长今晚来吃饭也有一个意图,想让李兴浩当研究会的副会长,拿点钱支持研究会,但酒桌上李总死活不肯。或许是他身上的头衔已经太多了,完全不需要虚荣了,但真正可能的是,他不舍得交那五六万元钱的会长费。企业正在吃紧的时候,每花一分钱,都要精打细算,这一点上我是很理解李总的。
席间我问了一下李总,买没买高档轿车,我说人家某企业老总,七八百万元一辆的豪华轿车买了好几辆,李兴浩说,我所坐的那辆车还是属下凑钱给买的。企业里的人也许看着李总坐破车不过意,凑钱给他买了一辆几十万元好一点的。 六、历史就是由这些农民书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