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个营销老总的跳槽经历:
经过多年的发展,M公司已经成为国内最好的家电企业集团之一,依靠高质量产品、精耕细作的渠道策略、大规模的人海战术等一些后来家电业盛行的营销方法,加上良好的执行文化,M公司在很多个产品线上都奠定了自己的龙头地位,在某些小家电领域更是成为国内乃至世界的超级一哥。当然,随着企业的地位提升,企业营销人员的身价也水涨船高,众多竞争对手都将目光盯向M公司的营销人员,想要通过他们的经验为自己再造一个M神话。
在众多躁动的营销人员中,有三位区域总监层面的人先后离开M公司,分别应三个企业之邀担任了该企业的营销总监,经过一段时间,结局完全不同:
1、A君的经历:
A君原系M公司的微波炉事业部的区域总监,三年前应B公司老板之邀而来,B公司以前是专门为M公司提供配套加工的厂家,与M公司打交道很多年,看好小家电领域的良好发展前景,B公司老板准备在该领域内大干一番:创建一个国际性的品牌企业出来,当然首先奠定在国内的行业领先地位。
A君来到B公司以后,完全照帮M公司的营销模式以及管理思路,为B公司建立了一支典型的具有M风格的营销团队。虽然,B公司在A君接手担任销售总监的三年中,企业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但是,借着电磁炉行业的前几年的井喷机会,B公司在三年中实现了从不到一个亿的销售额到六个亿的销售额。公司的初步战略思路得以实现,A君得到老板赏识,不仅提薪,而且升职为公司的副总经理,成为业内跳槽成功的典范。
2、Z君的经历:
Z君是M公司期下的饮水机事业部的区域总监,在去年M公司内部惯有的组织变革中离开M公司,应聘到S公司担任饮水设备产品线的老总。S公司是国内压力锅行业的龙头企业,由于看好水机行业的良好发展前景,准备进行该领域的投资。
Z君来到S公司后,凭借着其原来在业内的声望,很快在短时间内组织了一支一定规模的队伍,在业内弄出一定动静。但是由于水机产业在S公司是个全新项目、加上国内水机行业处于相对饱和状态、当时刚好是水机的销售淡季等原因,前面半年内业绩很不理想,在开支了数百万费用的后,销售不过千万余元,与Z君开始承诺的计划相差太大。
而正在这时,S公司被法国某集团并购,并购后的新老板无法容忍这种未来不明确,现在亏损过于严重的项目存在,Z君和其团队只好黯然离职。
3、L君的经历:
L君是M公司的一个资深业务经理,长期担任M公司空调事业部的分公司经理,应聘到J企业担任国内销售总监职务。J公司是国内知名的彩电企业,尤其在出口方面做的比较出色,为满足剩余产能的要求,且出于对国内市场的垂涎,想要发展其国内业务。
L君来到J公司以后,兴致很高,按照原来在M公司的市场操作思路,提出了一整套的规划与思路,并且坚持:不按照这样做肯定J 公司的内销不可能操作成功。但是L君的市场操作思路遭到J公司领导团队的极力反对,并且在多次争论中产生共识:L君的见识与能力不适合J公司的发展。
最后,L君被逼在三个月试用期未完成就选择离职。
二、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分析:
三个职业背景相同的人,在三个不同的企业不约而同地采用基本相似的策略,却得到不同的结局,为什么呢?我们逐一来分析一下三位的成败原因:
1、A君成败的原因分析:
⑴、文化上的认同:
B公司老板与M公司合作多年,对于M公司的企业文化极为认同,因此A君在B公司就没有遇到文化上的羁绊。
⑵、符合战略需求的营销模式:
职业经理人是为实现企业发展的某种要求而来的,因此,所采取的策略必须满足企业发展战略的需求,B公司想要创立自己的品牌,那么B公司的战略就是尽量在短时间内作大,在作大以后再注意作强。而A君所制定的类M模式就刚好符合战略需求。
⑶、业绩尚可:
A君虽然没有为公司带来赢利,但是销量取得了预期的增长。而在短期内的、计划内的战略性亏损,企业是可以承受的。
基于以上三点原因,A君的跳槽暂时获得了成功
2、Z君成败的原因分析:
⑴、文化上基本认同:
基于对M公司业内地位的认同,同样是小家电龙头企业之一的S 公司的管理层基本上能够接受Z君的理念,这就是为什么在前期S公司能够支持Z君建立一支营销团队,并顺利运行大半年之久。
⑵、策略不符合公司战略要求:
S公司切入水机行业的目的是取得利润,因此,本项目的战略目标是不求销售量有多大,但是一定要挣钱,即使现在没有挣钱,但是一定要在短期内有挣钱的希望。而且,从实际情况来看,S 公司的水机项目在公司并不具备战略地位,所以Z君的团队不可能象A君的团队一样获得几年的战略性亏损时间。
而半年内的开支与销售量的增长明显不成比例。说明了Z君所采用的营销模式是不适合的。Z君是在以不适当的模式去完成一个不太确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