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于比亚迪来说,想要继续保持市场份额的领先优势,价格战必不可免,而且唯快不破
2月19日,比亚迪率先扔出了一颗"王炸":王朝网旗下秦PLUS荣耀版正式上市,官方指导价7.98万元起。
随后,五菱、长安启源、哪吒汽车、北京现代、上汽通用等多家车企纷纷加入降价队列,汽车行业价格战全面打响。
按照国内汽车行业专家的说法,2024和2025年价格战会更激烈,内卷会进一步升级,最终达到达尔文的终点:"没钱了,就有结果了"。
比亚迪变身"价格屠夫"
这一次,比亚迪取代特斯拉,成了龙年首位出圈的"价格屠夫"。
比亚迪方面称,荣耀版做到了DM插电混动比燃油车价格还低,这是汽车品类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也成为燃油车和电动车发展的分水岭。
对比去年的冠军版,当时插电混动的入门降低到10万内,这次降低到了8万内,全面降价将对中国的轿车版图很快就会产生影响。当前,市场订单消耗殆尽,各品牌都在积极准备新车发布,3月可能会掀起一场更激烈的新款和新配置的价格战。
回顾2023年,比亚迪创造了无数自主品牌的新纪录。可以说,携300万销量之势,比亚迪夺得了中国乘用车市场39年以来的自主品牌最佳成绩。
比亚迪2023年业绩预报显示:预计2023年全年归母净利润290.0-310.0亿元,同比增长74.5%-86.5%;2023年全年扣非归母净利润274.0-297.0亿元,同比增长75.2%-89.9%。
报告期内,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再创历史新高,然而股价却创新低。"迪王"的2024年异常关键。
2月18日,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在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表示,新能源汽车产业面临三大发展机遇,包括汽车电动化进一步深入、中国电动汽车品牌重塑豪华车市场格局,以及出口市场的加速。
王传福表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已连续9年全球第一,占到全球60%以上比重,预计今年新能源汽车单月渗透率将超过50%。
对于比亚迪来说,想要继续保持市场份额的领先优势,价格战必不可免,而且唯快不破。
3000万辆背后
2023年,是我国汽车行业的高光时刻。
中国汽车的产销量均超过了3000万辆,是欧洲31国汽车总销量的1.72倍,是美国轻型车总销量的1.94倍,相当于2.7个丰田汽车集团的销量。
在海外,中国汽车也扬眉吐气。我国汽车的出口量首超日本,跃居全球首位。
更亮眼的是速度,我国新能源汽车从第1辆到第1000万辆,用了27年;而从第1000万辆到突破2000万辆,仅用了17个月。
光鲜表面背后,却是无数的辛酸和泪水。2023年,中国汽车类商品的消费总额首次突破了10万亿的规模,比2017年2888万辆的历史峰值时,高出了1.3万亿元。但是,中国汽车行业的利润总额仅为5086.3亿元,比2017年少了1746.6亿元,是2020年-2023年中销量最大、利润最低的年份。
中国汽车全年目标销量达成情况汇总表显示,2023年,仅理想、岚图、比亚迪、吉利完成了全年销量目标。
既然是无利可图的生意,必须找要继续下去的理由。国内自主品牌、造车新势力以及合资品牌的大佬们最普遍的答案是,参与卷斗才有活下去的可能,否则立刻就会出局。
在这个风起云涌的时代,那些没能跟上节奏、适应市场变化的车企,结局往往只有一个:掉队,甚至倒下。
开工大吉,并不适合所有企业。2月18日,高合汽车召开内部大会,宣布即日起将停工停产6个月。随后,有高合汽车内部人士第一时间对传言予以否认,但高合汽车此前已屡次陷入停工停产、减员降薪等舆论旋涡中,其所面临的重重困难已是不争的事实。
从"内卷"到"淘汰"
如果说,2023年车圈的关键词是"内卷",那么,2024年车圈的主基调可能是"淘汰"。
分析人士预测,2024年,汽车行业的淘汰赛将进一步加速,分化继续加剧,有三大变量值得关注:
一是新阶段。据我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预测,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将达到40%,标志着中国新能源汽车从小众市场迈入大众市场的新阶段,市场占有率向头部集中,小企业将被淘汰。
二是新玩家。目前,理想、小鹏、蔚来、零跑年销量都超过了10万辆,站稳了脚跟。2024年,"蔚小理"们将向传统汽车商场和其他新势力发起更大的冲击。造车门槛的降低,也将吸引更多玩家入局。
变量三,新玩法。新玩家的创新速度更快,产品投放更频繁,销售模式也更加新颖,让市场竞争变得更加激烈且充满无限可能。
以理想和问界为例,在问界发力之前,理想几无对手。2023年9月12日新问界M7上市,10月销量破万,11月超理想L8,12月超理想L7。据问界透露,目前问界M7的在手大定已达14万台,2023年年理想L7的全年销量是13.47万辆,理想L8是11.85万辆。
问界与理想近身肉搏的时间不过半年而已,随着未来竞争的展开以及问界经销渠道的拓展,二者的市场占位格局也将生变。除了问界,深蓝、长安启源、哪吒也都在跟进。
市场很残酷,但这也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规律。2018年,国内汽车品牌一度高达400多家,然而五年过去了已有300多家车企黯然离场。
在业内分析人士看来,在目前阶段有多少玩家能存活下来还难以预测,但最终赢家需要具备六个条件:更稳健资产负债表、竞争力新能源车型组合、全球布局、成本优势、高效的销售网络和技术领先。
"这场残酷淘汰赛的赢家,必须是全面型玩家。"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