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智伟业策划专家
品牌策划管理专家
闽南企业管理网
闽南企业管理网
 品牌总网 >> 热点报道 >> 财经 >> [专题]焦点新闻

谁将掌控中国的金融?


[  上海证券报    更新时间:2005/10/25  ]    

   ■近来,中国金融业向外资出售股权宛如一场招商引资的大跃进。有关方面将金融企业引入外资(或曰战略投资者)、境外上市作为改善金融企业治理结构、提高金融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法宝。但是,其代价和后果值得仔细研究。

   ■金融企业过度引入外资,容易造成中国经济控制权的丢失,危及国家金融安全;金融企业过度引入外资,也意味着中国财富滚滚外流;而建立一个完善的法人法理结构,需要有一个过程,需要金融机构管理制度的创新,绝对不是外资参股之后就能够形成的。

   ■在现阶段,我们需要警惕并放弃一切旨在使中国经济殖民化、拉美化的理论和政策,需要全民特别是掌控大量经济资源的领导干部树立起经济主权意识。避免各级政府和部门以完善企业治理结构为名,通过鼓励外资参股控股金融企业的制度和规定,为外资进入中国内地进行人民币升值套利提供便利。

   ■在金融领域对外开放过程中,需要把"外资引进来战略"和"内资走出去战略"有机地结合起来。中国本土资金"走出去"比"外资引进来"难度大得多,我们必须改变目前这种不平等、不对等的开放策略。

   ■应发展本土的投资银行。国内大公司、大银行的重组与合资,鼓励使用本土的智囊团。

   ■中国的金融企业可以通过"所有权保持国有、管理权民营化"的方式,以低成本的代价,建立起金融产业的治理结构。四大国有银行和其他未被外资控股的金融企业应该采取这一改革模式。

   日前,尚福林在与美国财长斯诺对话时表示,中国在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方面遵循积极稳妥、循序渐进,兼收并蓄、完善制度和公平竞争、平等互利三原则,引起市场高度关注。近来,外资争夺中国金融企业股权的消息不绝于耳,如美洲银行出资25亿美元入股中国建设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等和淡马锡分别出资31亿美元各购得中国银行10%的股份、高盛集团和安联保险等出资30亿元美元购得中国工商银行10%的股份、德意志银行出资1.1亿美元入股华夏银行、凯雷投资集团等出资4亿美元收购太平人寿25%的股权并有权增持到49%、施罗德投资管理公司与交通银行合资成立交银施罗德基金管理公司……,中国金融业向外资出售股权宛如一场招商引资的大跃进。

   在金融业竞卖股权、私募融资的同时,海外上市也成为"超女选秀"般的时尚。发行人比拼的不是发行价格和市盈率,而是贱卖股份所带来的认购倍数,如中国人寿和交通银行。交通银行仅以每股2.5港元的价格在香港证券交易所发行上市。在排队海外上市的队伍中,还有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民生银行等等。

   有关方面将金融企业引入外资(或曰战略投资者)、境外上市当作改善金融企业治理结构、提高金融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法宝。但是,其代价和后果值得仔细研究。

   一、金融企业过度引入外资,容易造成中国经济控制权的丢失,危及国家金融安全

   国外资本(外资)入股中国金融企业,除了追逐利润这一资本的本质特性外,其更长远的目标是要控制中国的金融企业和金融产业,最终达到影响中国经济的目的,从而瓜分中国的经济资源及其所创造的财富。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和国防是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强大的标志。因为在国际分工已十分发达的现代世界中,许多需求都可以通过交换或贸易得以满足,但惟有金融和国防是花钱也买不来的。金融是配置社会资源的最重要的手段,通过配置资源引导各种生产要素,重新塑造经济乃至社会格局。在当今世界,谁有发达的金融市场,谁有强大的金融产业,谁就成为世界金融中心,也就成为社会经济舞台上的主角。美国之所以成为世界强国,除了它的国防实力外,还因为它掌握着全球最主要的金融市场,它的金融业,无论是商业银行还是投资银行,在全球都是最有竞争力的。

   在金融犹如国防的情况下,我们还在大量廉价地出让金融企业(卖股份或合资),有些部门还规定商业银行改革必须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成立基金管理公司必须与境外战略投资者合资,等等。这样突击式地在金融领域招商引资,我国金融企业的股份将有一半以上被外资廉价获得,从而使我国的金融业掌控在外资之手,也就是说我国的经济命脉掌握在外资的掌心。这难道是发达国家的金融现代化之路吗?

 

1 2 3 4  下一页

上一篇 上一篇文章: 经济观察:厦门关区对欧盟鞋业出口...
下一篇 下一篇文章: 美联储主席提名继任人:将延续格林...
发表评论】【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品牌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本网站(www.ppzw.com)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软件、程序、以及网页版式设计等均在网上搜集。 访问者可将本网站提供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网站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 本网站内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
※ 联系方式:品牌总网管理客户服务部 电话:0595-22501825
 图片资讯
1 2 3
财智品牌营销全攻略 品牌系统化与营销落地化
 社会动态
 视频推荐
 商机在线
 分类信息
 图片新闻频道
 招商加盟
 

版权所有: 品牌总网   闽ICP备16034782号-1 本网站法律顾问:郑明汉 律师

Copyright © PPZW.COM 200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QQ:383485670 加盟商在线QQ:

Email:qy@PPzw.com

闽公网安备 350521020002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