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国产巧克力“一哥”金帝的没落,如今在中国市场上,国产品牌几乎全部全军覆没,剩下的是外资品牌的狂欢!国产巧克力还能翻身吗?
又是到年一度的情人节,在这个专业虐狗的节日里,巧克力似乎已经成为情人节不可或缺的爱情信物。
为了应景,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巧克力这些事儿,不过这篇文章读起来却没有爱情甜甜的味道,反而充满了苦涩和无奈。
随着国产巧克力“一哥”金帝的没落,如今在中国市场上,国产品牌几乎全部全军覆没,剩下的是外资品牌的狂欢!
中国巧克力市场已被洋品牌瓜分!
在各大商超,巧克力货架和展台的显眼处,基本上被德芙、费列罗等进口品牌占据,在货架最下方极不显眼的位置才能零星看到一两个国产品牌。
不仅线下如此,线上的国产巧克力也被严重挤压,处于销量和好评前列的巧克力依旧是人们耳熟能详的进口品牌。
根据招商证券巧克力行业专题报告,玛氏旗下德芙、M&M、士力架等众多知名品牌2016年的市占率达39.8%,费列罗市占率为17.8%,雀巢、好时、亿滋紧随其后,国产品牌占有率还不到10%。
与此同时,这些洋品牌也在逐步加紧完成中国本土化的布局,扎根中国。
2011年,雀巢收购了中国第一大糖果类品牌徐福记,依托徐福记的渠道,奇巧(巧克力)才得以迅速扩张。
不只雀巢,好时更是在2007年就已经在中国建立了第一个生产基地,2015年,好时更是把金丝猴收入囊中,进行重新治理。
作为全球第三大巧克力制造商的费列罗,也于去年9月底在杭州拥有了首个在华生产基地。
至此,这些全球排名前列的巧克力品牌都已经完成了在中国的本土化布局,继续巩固和扩大领先优势。
国产巧克力为什么会在这场竞争中被淘汰?
随着国产巧克力一哥金帝的出局,徐福记、金丝猴等品牌被外资企业收购,国产巧克力目前只能在低端领域苟延喘息。
那为什么远远早于海外企业扎根国内的国产巧克力会在竞争中被淘汰?
中国的巧克力品牌之所以没有好的发展,有客观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我们的品牌发展比较迟,经验累积远不如这些国际品牌,所以当面对这些“不差钱”的国际品牌的冲击时,本土品牌很难抵挡。
另一方面,国产巧克力在供应链上有天生的基因缺陷,国内厂商生产所需的可可脂等原料、辅料完全依赖于进口,导致成本偏高。
但是,本土品牌存在的主观原因才是最主要的,至今为止,就没有哪一家有认真经营自己的品牌!就连曾经的巧克力“一哥”金帝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