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时间追溯到一周前,江苏省扬州市质监局发布了“扬州炒饭”新标准,要求“扬州炒饭”在形态上要达到米饭颗粒分明、晶莹透亮;色泽上要做到红绿黄白橙,明快、谐和;口感上要咸鲜、软硬适度,香、润、爽口。事实上,早在“扬州炒饭”新标准和川菜新规之前,餐饮界地方名菜的“地标”、“国标”已层出不穷。
继“水发海参成为扬州炒饭标配”的标准公诸于众之后,近日,四川省质监局也发布了12项川菜标准,其中“红油鸡片‘色泽红亮’,宫保鸡丁‘色泽棕红’,芙蓉鸡片‘汤色洁白’,白果炖鸡‘汤色乳白’”、“鱼香肉丝要切10厘米长、0.3厘米宽”等“连处女座也细思恐极”的川菜标准,激起了网友的口水仗。
传统名菜和小吃,向来以口味取胜,如今有了量化标准。杭城吃货颇感好奇,西湖醋鱼、东坡肉、龙井虾仁等代表了杭城餐饮“金名片”的传统杭帮菜,是否也要出台“一纸标准”?
扬州炒饭的新标准引来口水
川菜也有新规,给厨师出了难题
时间追溯到一周前,江苏省扬州市质监局发布了“扬州炒饭”新标准,要求“扬州炒饭”在形态上要达到米饭颗粒分明、晶莹透亮;色泽上要做到红绿黄白橙,明快、谐和;口感上要咸鲜、软硬适度,香、润、爽口。
虽然只是寥寥几十字,但是已经让普通吃货觉得“力所不逮”。然而,在这其中引起最大非议的是,“用料鲜鸡蛋3—4只”、“正宗扬州炒饭以水发海参为配料”等。标准一出,无数吃货捶胸顿足,惊呼“原来吃了这么多年的‘冒牌扬州炒饭’。”
无独有偶。有消息传出,风靡全国的川菜,日前也由四川省质监局制定了川菜“地标”。据悉,这12项川菜标准,除了涵盖经典菜肴烹饪和面点制作,还包括对火锅调料底料、豆腐乳、豆豉、香肠调料、川式泡菜等10余项食料的规范。相关人士坦言,“部分(标准)甚至已上升至国家级行业规范标准。”
记者了解到,按照新版川菜标准,无论是回锅肉、夫妻肺片等川菜的经典菜肴,还是豆豉、酸菜鱼调料等调味料的技术要求,都能在不同的标准中找到依据。新规还对原材料、温度进行了细化。例如“怪味鸡丝”和“红油鸡片”,在原材料的选择上,应选取“饲龄为1年左右的公鸡肉”;在端上桌时保持常温,且“在菜品制作完成后1个小时内食用为宜”。
不仅如此,川菜新规还在“感官”上给厨师出了点“难题”。
例如,红油鸡片“色泽红亮”,宫保鸡丁“色泽棕红”,芙蓉鸡片“汤色洁白”,白果炖鸡“汤色乳白”,锅巴肉片“咸鲜微酸”,盐煎肉“干香滋润”,东坡肘子“质地软糯”……吃货们对此纷纷感叹新规“文采斐然”,这些在肉眼看来微弱的“色差”以及吃货们舌尖上的细腻感受,居然也能成了菜肴的衡量标准。
与此同时,即便事后有媒体报道四川质监局相关人士否认了“鱼香肉丝要切10厘米”的说法,但“水煮肉要用郫县豆瓣”诸如此类的细致标准,依旧成为吃货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出于食品卫生规范考虑
各地名菜“地方标准”层出不穷
事实上,早在“扬州炒饭”新标准和川菜新规之前,餐饮界地方名菜的“地标”、“国标”已层出不穷。
2008年1月,经国家标准委批准的《小麦粉馒头》国家标准在全国实施。一时间,“馒头外观形态完整;色泽正常,表面无皱缩、塌陷,无黄斑等缺陷,无异物;口感上要求无生感,不粘牙,不牙碜”等详实标准,考验着街头巷尾馒头师傅的手艺。后来,据媒体报道,这只是推荐性标准。
2013年,湖南省质监局发布38项湘菜的地方标准,湘菜被“标准化”到一份辣椒炒肉中辣椒与肉的比例,毛氏红烧肉需要何种猪肉、切割大小为多少等也被细细规定。
此外,据媒体报道,河南省曾经给“河南烩面”制定过标准,而甘肃也曾经试图对本地名吃“兰州拉面”予以规范,结果大多不了了之。且不说小吃店遍地开花,当地相关部门鞭长莫及,单从“色香味”究竟该以什么标准来规范,怎么执行,似乎都是“镜花水月”,不好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