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智伟业策划专家
品牌策划管理专家
闽南企业管理网
闽南企业管理网
 品牌总网 >> 新闻中心 >> 品牌新观察

微软、Google中国“头脑战”开审


[  21世纪经济报道    更新时间:2005/9/7  ]    

  本报记者 李晓艳 丘慧慧

  北京、深圳报道

  美国时间9月6日,吵嚷了近两个月的微软诉Google及李开复的官司正式在华盛顿州地方法院开审。

  大洋彼岸的中国,作为原被告双方关注的核心市场区域,微软与Google的“脑力争夺战”已然开场。

  8月25日,微软中国宣布,公司将在2006财年(2005年7月-2006年6月)在中国招聘约800名新员工,其中一半以上的新聘人员为研发人员,其他将是销售、市场和服务人员。微软大中华区人力资源总监ScottSlipy坦言,“这是微软进入中国以来最大规模的招聘活动。”

  微软中国的举动被业界认为与Google有关。此前的7月19日,Google任命李开复为中国区总裁,其主要使命,就是回到中国组建一个Google中国工程研究院。作为微软亚洲研究院的创始人,李开复曾用5年时间将其打造成微软全球第二大研究院。

  在李开复是否违反竞业协议争执不下的情况下,8月30日,Google向法院提交了一份长达25页的陈述书。除了坚称微软的指责是“无理取闹”之外,Google表示,在审判期间,李开复将去中国组建一个产品开发中心,并招募非微软员工。

  “我希望9月之后能开始到中国开展工作。”李开复本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如此表态。

  微软的“建议书”

  8月22日,微软首先向法庭提交了一份名为《对李开复和Google的初步禁令建议书》,建议书再次强调,李开复从2000年至今年7月18日期间一直担任微软高级领导职务,为微软在发展与提升语音、自然语言、搜索技术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在自然用户互动部门一直承担微软核心技术开发,负责微软的搜索技术、语言转换和语音研究等领域”。

  在建议书里,微软称7月5日仍是其雇员的李开复,在得知Google正在拓展中国业务并有意约其加盟时,发了一封信给Google的CEO,在信中,李开复称自己在微软承担“许多与Google公司业务有密切关联的业务”,同时还提供了自己在微软任职经历的简历。

  微软还称,李开复在微软时,将一份原本准备给微软CEO巴尔默的题为“登陆中国”的报告,在去掉“微软机密”的标签并做了一些其他的修改后发给了Google,详尽介绍了Google应在中国市场开展什么战略,如何招聘微软在中国的优秀人才。

  微软称,Google认为李开复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若李开复因为到Google工作而遇到一些法律上的诉讼,Google愿意为其赔偿违约金。因此,Google提供给李一项“前所未有”的违约赔偿金计划,具体包括:以1000万美元约李开复加盟,首先支付250万美元现金,每年薪水25万美元,并配给Google股份1万股,4年后增加到4万股。

  除此之外,Google还为李开复搬迁至中国提供了一项补偿措施,具体包括:每月1万美金住房津贴;每月2000美金“hardship”津贴;每月3000美金汽车交通补贴;为李开复两个女儿上学每月1500美金教育津贴。

  微软在建议书里表示,李开复十分了解微软与Google竞争方面的许多计划,这对于Google在将来的成功十分关键,对Google在中国的成功也十分关键。微软同时在建议书里列了7点理由和例子,来支持自己的论断。

  在建议书最后,微软表示,有证据证明李开复将在中国为Google发展搜索技术并为Google在中国招聘优秀人才,请求法院实施禁令,要求李开复不得从事与微软业务有关的工作。

  8月30日,Google方面向法院提交了一份陈述书。

  Google开篇便表明姿态,公司已经和李开复约定,在判决确定李开复到底在微软工作期间掌握了多少技术和策略,以及是否将其用于竞争用途前,李开复不会在微软之前提交的禁令中所提到的任何技术领域开展工作和提供建议。

  Google的底线:人才招聘

  “微软的‘胃口’很大,想要得到更多。”Google在陈述书中表示,“微软把一般的非竞争规定阐释为禁止李为Google甚至任何其他软件企业做任何工作,包括在中国或者其他地区,也就是微软在全球开展业务的地方,事实上是微软垄断的另一种表现。”

  Google强调,在审判期间,李开复有权去中国建立一个产品开发中心,并招募非微软员工,“微软和李开复的协议没有表明相关离职的保密契约也适用在招聘上”。微软与李开复的协议规定,李在离职后不能从事与微软在生产、服务和工程等相关的“项目”,Google认为“项目”一词的阐释过于宽泛。

  Google声称,微软提出禁令的目的不是为了任何机密的信息,而是为了阻止和延迟Google进入中国的时间,只是以李开复为例子,警告微软其他员工不要去做对微软有竞争的事,“但微软没有权利阻止李开复通过他的个人素质和才能去创建机构,并从中国的大学以及其他公司中招募非微软的员工”。

  Google在陈述书里表示,Google雇佣李开复去启动中国产品发展中心并招募员工,是因为李个人在中国以及在中国学生中的名声。

  Google强调,李开复的个人才能属于他自己,而不是微软。Google引用2005年1月《人民日报》评选李开复为中国2004年度最有影响力的100人的事实,证明其看重的是李开复在中国学生和政府中间的影响力。

  Google还给出数据,李开复为中国教育界和青年人写了二本书,为大约4万名学生提供信件、文章、建议,为超过3000名学生解答过问题,从1995年前后到现在,李开复在中国超过20所大学举办了近300场的演讲。Google强调,李开复以上的这些工作和声誉属于其个人,并没有与微软有什么关联,而且这些东西将为Google提供很好的帮助。

  Google表示,李开复在离开微软亚洲研究院后,唯一一次和招聘有关的活动是竞选微软副总裁和高级雇员。另外,五年前李开复在微软亚洲研究院招聘雇员与目前Google中国招聘的目标是有区别的——微软亚洲亚洲研究院招聘的主要是研发和技术人员,而现在Google计划在中国建立产品发展中心,其招聘的人员以销售和生产为主,两者有本质区别。

  “微软阻止李开复去中国招聘是因为害怕竞争。”Google在陈述书里表示,微软自己也经常从其他竞争对手处挖高级管理人才——2003年,微软从摩托罗拉挖走了其中国区总裁陈永正;今年6月,微软又从SUN中国研究院挖了其院长宫力博士担任微软MSN中国的总经理。

  Google同时强调,李开复在和Google谈判期间,并没有违反与微软签定的劳动协议,也没有为 Google招聘任何人。

  Google最后表示,微软在中国有非常庞大的组织进行招聘计划,在李开复没有参与微软中国区人才招聘的五年间,微软的员工增加亦非常成功。而Google最近才登陆中国,还没有现成的网络和组织架构招聘优秀的中国人才,“Google需要李开复这样具有超强个人影响力和声誉的人来吸引中国优秀的工程师”。

  Google“中国计划”不变

  尽管外界一直干扰不断,但Google进军中国的计划仍在大步进行。

  就在正式开庭的前一天,9月5日,Google宣布向中国用户推出新的搜索服务——Google本地搜索(Google Local),帮助中国用户方便地在线找到包括邻近企业名录、地图和相关网页的本地信息。

  该项服务结合了来自Mapabc和几家黄页供应商以及Google本身80多亿Web页面数据库中的信息,可以为中国100多个城市提供本地信息,同时还可以为70多个城市提供地图服务,该本地搜索服务还使Google Ad Words广告商能够利用本地定向广告接触正在该地区寻找企业、产品和服务的客户。

  Google亚太区产品总监宓群表示:“这是Google专门为中国用户提供的本地搜索服务,和Google现有其它服务相辅相成。”

  对于正在进行的诉讼,宓表示不方便评论。但针对微软所说的李开复从Google获利1000万美金的说法,他表示未从Google方获得任何证实。他同时表示,Google在中国的招聘并未停止,一直在做着相关的工作,而且Google总部对于招聘的人数和投向中国市场的资金也没有限制。

  自从7月19日Google宣布在中国建立工程院,并任命李开复为负责人之后,Google正一步一步部署着自己登陆中国的计划。先是8月8日和9日,将授权代理商计划扩展到中国,并先后公布了三家新的授权代理商:中企动力、中资源(China Source)和上海火速(Hotsales),这三家代理商将在中国境内提供Google Ad Words关键词广告服务销售和支持。

  宓群表示,授权代理商计划是Google中国实际进军的第一步,“现在又有一家加入,共有四家代理商了,都是国内规模很大、覆盖区域较大的网络推广销售企业”。

  李开复本人似乎也没有改变“中国之行”的计划,其最新的一本书《做最好的自己》将于9月15日由人民出版社推出,“我希望9月之后能开始到中国开展工作”。

 

中国品牌总网

1

上一篇 上一篇文章: 海信冰箱问鼎中国最具竞争力品牌
下一篇 下一篇文章: 安利改变定价策略
发表评论】【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品牌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本网站(www.ppzw.com)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软件、程序、以及网页版式设计等均在网上搜集。 访问者可将本网站提供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网站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 本网站内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
※ 联系方式:品牌总网管理客户服务部 电话:0595-22501825
 图片资讯
1 2 3
财智品牌营销全攻略 品牌系统化与营销落地化
 社会动态
 视频推荐
 商机在线
 分类信息
 图片新闻频道
 招商加盟
 

版权所有: 品牌总网   闽ICP备16034782号-1 本网站法律顾问:郑明汉 律师

Copyright © PPZW.COM 200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QQ:383485670 加盟商在线QQ:

Email:qy@PPzw.com

闽公网安备 350521020002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