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品牌总网讯:编者按: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充分调动全社会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改革开放30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以来,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非公资本进入文化领域的广度、深度不断拓展,民营文化产业在日益开放宽松的大环境下取得了长足进步,成为中国文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尤其是今年以来,各部委密集出台鼓励民营资本的政策细则,落实2005年国务院提出的“非公经济36条”,民营文化产业愈发引人关注。
近十年来,在政策扶持和市场机制的双重推动下,一大批民营电影企业迅速成长。可以说,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进程也是民营电影企业崛起和发展的历程,民营电影企业的发展和中国电影产业规模的迅速扩大形成了相互推进的关系。然而,中国电影产业正面临的好莱坞大片冲击,也给以国产片市场为主战场的民营电影企业带来了严峻的考验。一边是公平的政策环境,一边是开放的市场空间,民营电影企业在复杂的境遇中求生存、求发展。
1. 与中国电影产业相互成就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中国在政策上还只允许16家国营制片厂拍摄故事片,尽管非国有资本投资电影摄制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但却没有出品署名权。但今天,几乎在所有能够登上国产片票房前十名的影片出品方名单中,观众都可以看到一家甚至几家民营电影企业的名字。
“十几年来,国家关于电影体制改革出台的各种管理规定非常密集,而且几乎每一个都有利于电影行业产业化、商业化的进程。”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王中磊说。
华谊兄弟是中国电影产业不断降低社会准入门槛、培养公平化市场竞争环境的见证者和受益者。从1995年原国家广电部出台的《关于改革故事影片摄制管理工作的规定》放开出品署名权开始,中国电影的制片、发行、放映、合拍等领域逐渐向社会资本开放。2010年1月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则明确提出:“对非公有制电影企业在投资核准、土地使用、财税政策、融资服务、对外贸易等方面给予国有电影企业同等待遇。”在这个过程中,华谊兄弟也从一家以经营广告业务为主的企业逐渐成长为以电影业务为第一品牌,以制片为核心,涉及电影发行、演员经纪、影院投资等业务,拥有完整产业链的影视集团。
华谊兄弟不是唯一的受益者。随着电影行业政策和配套措施的完善,近年来,一大批民营电影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业内人士估算,目前国内从事电影相关业务的民营企业已经多达上千家,他们中的一部分成长为中国电影产业的行业旗舰,甚至跻身中国电影行业第一梯队。业内人士表示,目前,中国电影行业第一梯队的名单已经比较固定:华谊兄弟、光线传媒、博纳影业、中影集团,接下来是小马奔腾或者上影集团,其中,民营企业占了一半以上。在院线投资和经营领域,万达院线于今年5月收购全球第二大院线——美国AMC院线后,迅速跻身当今世界第一大院线。与此同时,广东大地院线、广州金逸珠江院线、浙江横店院线等民营院线,目前也位居全国十大院线之列。
“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进程也是民营电影企业崛起和发展的历程,民营电影企业的发展和中国电影产业规模的迅速扩大形成了相互推进的关系。目前在影院上映的国产片中,绝大多数都有民营电影企业参与,民营电影企业对中国电影产业的贡献已经不能用简单的数字进行估算。民营企业的发展前景直接关系到中国电影产业未来的命运。尤其在制片和发行领域,民营企业目前已经成为整个行业的中坚力量。”光线传媒总裁王长田说。
电影产业的市场化程度越高,民营企业的活力就越能得到更大程度的释放。“中国电影产业目前已经形成了比较好的市场环境,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在许多方面基本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这样一来,管理机制灵活就成为民营电影企业的巨大优势。”北京盛世华锐电影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高军说。
与生俱来的市场身份,为民营企业带来了先天的融资优势。2009年10月30日,华谊兄弟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成为中国电影“第一股”;2010年12月9日,博纳影业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成为首个在海外上市的中国电影企业;2011年8月3日,光线传媒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2012年,以小马奔腾为代表的一批民营电影企业也正处于积极筹备上市的进程中……“上市融资使我们拥有更充沛的资金、人才和资源储备,从而具备了更强大的市场运作能力。不管从政策环境还是市场环境来看,中国的民营电影企业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王长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