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杭州的“江南布衣”来说,2009年同样是重要的一年,这一年,俄罗斯专卖店的销售额折合人民币达到了1400万元,继莫斯科、东京、巴黎、温哥华后,又进驻纽约。
浙江省服装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韩礼成
产业转移:服务要至广大尽精微
“以前到外面办厂,是碍于对方招商引资的面子。现在真的要转移了。”今年下半年,董事长李如成坦率地对记者说。不要误解李如成的意思,起码在今年,雅戈尔把所有工厂都搬到中西部的可能性是零。直到今天,以全产业链著称的雅戈尔,除了最新的汉麻面料部分,其他面料、服装的制造都坚守在鄞州区,工人数以万计。
但李如成说的是心里话。对服装产业发展历史谙熟于心的他,有一个直觉:宁波市人均生产总值已超过1万美元,“在这种发展水平下,传统制造业怎么可能继续像过去一样做下去?”
劳动力发生了变化,上涨是如此迅猛。在另一家宁波服装龙头企业——博洋集团,董事长戎巨川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两三年前,工人加工资,每次加100元,今年一次要加300到400元;两三年前,给工人加工资是一年一次,而今年以来已经加了两次。
劳动力的变化,还不止涨工资这么简单。我们在调查中发现,相对于工资上涨,浙江服装企业负责人更难以适应的是新一代80后、90后产业工人。
“他们是出来看世界的。”令李如成感到无奈的是,到雅戈尔打工,80后、90后看重的不再是多加班就能多挣钱,而是有无双休日、八小时工作制以及个人职业满足感。而服装企业岗位相对艰苦。在雅戈尔,每个月要流失1%的工人,一些年轻人在车间还没干上几天就走了。
工人当然可以不停地招,尤其是雅戈尔这样知名度高、待遇又较好的企业,招工更具吸引力。但那些构成了浙江服装产业基础的中小企业,应对这些变化就没有多少回旋余地了。
唯一的解决办法是选择性接单,只接那些附加值高的订单。但恰恰在这方面,工厂没有选择余地。“温州有近2000家生产性服装企业,产能多的是,你不接订单自有人接。”
发生在新一代工人身上的变化,深深刺激着每一位浙江服装企业的负责人。他们明白,产业转移不再仅仅是“狼来了”的警示,如果他们只能创造个位数的利润率,寻找成本洼地已成必然。
那么,留下什么呢?“历史经验表明,先发企业总是把价值最低端的部分转移,而把高附加值的品牌创意、产品设计、原材料采购、商品运输、产品零售等环节掌握在自己手中。欧美企业是如此,浙江服装企业也必须如此。”韩礼成说。
浙江省服装行业协会正在与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省的服装行业协会合作,为浙江企业寻找合适的代工企业,先将一部分订单转移出去,浙江企业集中精力做品牌、营销。
之所以不选择整体迁移,韩礼成认为,就目前而言,中西部的投资环境、产业配套还不如东部沿海,转移的各种风险还比较高。而协会的服务需要照顾整体产业升级中的产业转移:“第一,要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服装行业,包括引进设备、引进技术、引进人才,以便进一步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第二,调整出口产品结构也很重要,提高技术含量、艺术含量和产品附加值,提高服务水平和国际化营销水平,加大自主品牌走出国门的步伐,争创世界名牌。第三,环境危机是现在各行各业都要面对的,我们会接着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服装工业为目标,降低物耗、能耗,实现清洁生产,推进循环经济和行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