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十年前英特尔挥师移动电子市场铩羽而归,十年后英特尔再战移动互联江湖。对于年收入近四百亿美元的英特尔来说,这一转型既是攻坚战,更是防守战。
十年前英特尔挥师移动电子市场铩羽而归,十年后英特尔再战移动互联江湖。对于年收入近四百亿美元的英特尔来说,这一转型既是攻坚战,更是防守战。从百万计的PC市场到十亿计的移动互联,是足以值得英特尔豪赌的攻坚战。而面对AM R阵营,苹果派向PC阵营的渗透侵袭,对英特尔来说,这更是一场不得不迎的防守战。
ARM和英特尔之间客户的争夺已经到了白热化程度,ARM系正紧锣密鼓地“策反”PC厂商,但英特尔也成功地使诺基亚,摩托罗拉等传统手机阵营中的大佬们“反水”。除了硬件客户的争夺,软件的平台之争也进入白热化,在操作系统端掌有控制权,就可以从某种程度上决定系统平台和具体的应用。所以今年IDF上,其与诺基亚合推的M eeG o操作系统颇为引人注目。除了客户和平台之争外,还得有拿得出手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在今年的IDF上,英特尔在医疗,汽车电子,电力等方面的嵌入式解决方案全面亮相。
●“摩尔极限”倒逼转型
战略:拉长产品线,以应用为导向
似乎在一夜之间,在传统大尺寸笔记本电脑和小尺寸手机的空白处就出现了如此之多的令人眼花缭乱的产品,iPad、上网本、智能本、电子书、MID……所有设备商都瞄准了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数十亿计商机。
英特尔目前拥有全球80%微处理器市场份额,但已经受到了“摩尔极限”的挑战。英特尔是否依然能够一如既往担当起引领科技产业的重任?这个问题令投资者担忧不已,也让欧德宁与英特尔董事会纠缠不清。几十年来,英特尔向工厂投入了数十亿美元的资金,生产出功能越来越强大的微处理器。以往,配置最新处理器的个人电脑一旦上市,消费者们就会趋之若鹜,并愿意为此多掏银子。这一消费倾向提升了英特尔的利润,支撑它不断地开始新一轮的研发投入。如今英特尔通过升级C PU频率,制定芯片组标准,随后其他厂商跟进的招数已经不那么好使了。
因为消费者已不再那么看重处理器的速度了,对消费者来说速度已经足够快了。与此同时,个人电脑的销售开始减缓。英特尔的良性循环似乎难以为继。去年,尽管年收入随着市场逐年增加,但净利润比起四五年前还是下降了不少。英特尔仅依靠与主板厂商同步开发C P U,提高主频和速度、支持O EM合作伙伴,这种单一的模式很难在“后摩尔时代”维持持续的增长。英特尔必须抓住不断涌现的市场机会。
从几年前英特尔就开始将产品线拉长,战略上开始以应用为导向的平台式发展,成立了数字家族,数字医疗等事业部,2009年,英特尔以不到9亿美元收购了风河系统公司。该公司是全球领先的嵌入式软件与服务商。这也是英特尔转型的标志性事件之一。
●应对与ARM竞争
瓶颈:功耗和价格制约多元化
但英特尔所瞄准的目标市场中还充斥着高通、德州仪器和英伟达等通讯领域久经沙场的老将们。与英特尔芯片不同的是--使用A R M芯片的产品即使全天候运转也不会耗尽电池的电量。在英特尔有能力发起攻击之前,这些对手们还在极力拉拢微软及其他软件厂商开发能在它们的芯片上运行的、便于操作的软件程序。
与英特尔通吃制造、设计不同,A R M目前拥有大多数智能手机所采用的核心芯片设计专利权,并将这一专利授权许可给手机生产商。最近,惠普和联想新推出的小型笔记本产品也开始采用A RM芯片。
一直以来,功耗都是X 86架构下的英特尔向移动领域进军的最大瓶颈。尽管功能强劲,凌动处理器在成本和能耗方面也大大超过A R M,这是未来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功耗大让其无法很好地适应手机、M ID、平板电脑等设备长时间移动使用的需求。
为此在ID F上英特尔表示,面向手持设备的新一代凌动平台“M oorestow n”将于今年上半年发货,相比上一代“M enlow”平台,新平台闲置时的功耗最多可降低至五十分之一,播放音频时的功耗最多可降低至十分之一。目前,已有LG等厂商开发出基于“M oorestown”平台的智能手机,另有明基、爱国者、联想等十多家厂商已经开发出了使用“M oorestown”后的M ID产品,在今年下半年和明年初,采用新平台的产品将会大批量上市。明年中,接替“M oorestow n”的更低功耗平台也将登场,届时其功耗将会达到和A R M架构处理器相近的水平,并成为英特尔全力进军手机市场的利器。
为了更深入嵌入式,英特尔还在ID F上宣布即将推出适用于IP电话、打印机和车载信息系统的“T unnel Creek”系统片。但A M R认为英特尔凌动处理器价格还是过高,一个凌动处理器要二三十美金,而在嵌入式领域,一般都是十美金左右。所以英特尔去年在嵌入式领域的扩展并不成功,由于客户不买账,所以与其A TO M代工商台积电经过短暂的蜜月期后就陷入了停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