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十年前英特尔挥师移动电子市场铩羽而归,十年后英特尔再战移动互联江湖。对于年收入近四百亿美元的英特尔来说,这一转型既是攻坚战,更是防守战。
●重返移动市场
利器:基于凌动芯片的开放式平台
为了应对转型,去年底时,英特尔全球做了大的调整,把芯片研发设计部门整合在一起,成立了英特尔架构部,目标是加强公司开发和生产微处理器的能力。对中国区资源,英特尔也进行了整合,不再简单作为一个销售市场,而是作为整体资源考虑。把研发跟销售整合起来,应对包括新医改、物联网、智能电网等带来的超级大餐。
ID F上英特尔高管宣布,下一步基于凌动开放平台的产品将进入上网本和平板电脑等领域。英特尔在ID F上展示,已经应用凌动处理器的开放式平台架构不仅包括如诺基亚这样的手机巨头,也包括很多中国企业,比如腾讯、东软及中科红旗等,甚至包括一家汽车公司。
但转型并非一帆风顺,许多大型投资机构均对此持怀疑态度,因为英特尔的多元化战略曾令他们遭遇挫折。上世纪90年代末,当互联网经济处于颠狂状态时,英特尔曾斥资数百亿美元试图进军新的市场,泡沫破裂后,这些投资大多都泡了汤。而且尽管它在电脑业务方面首屈一指,在消费电子和通讯业务方面却处于劣势,10年前它试图制造一款用于小型设备的芯片,但以惨败告终。1997年时英特尔买下一款基于A R M的低能耗芯片X Scale。由于这个架构和英特尔的X 86架构完全不同,英特尔在这一市场几乎没什么优势,英特尔的手机芯片在手机市场仅仅取得了略高于1%的份额,在掌上电脑市场仅仅取得了16%左右的份额。
但A TO M (凌动处理器)的出现给了英特尔重返移动市场的弹药,A TO M是X86架构的一部分,它拥有数量最多的兼容应用程序,从Excel和O utlook到全球绝大多数电子产品驱动程序,即要做到“即插即用”所需的一切东西。英特尔声称,比起要为移动电话设计的芯片添加处理计算应用程序的能力,把计算功能引入到移动世界,会容易得多。
更重要的是消费需求的变化,首席执行官欧德宁对英特尔进入消费电子市场很有信心,“因为这些产品正日益变得更加接近电脑,而这正是英特尔最拿手的地方。”英 特 尔 每 年 销 售“ 嵌 入 式 ”芯片———医疗装置、汽车及其他机器中安装的处理器———的收入已经达到20亿美元。4月14日公布的2010财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英特尔一季度营收为103亿美元,同比增长44%,净利润为24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88%,英特尔在其财报中分析称,此次业绩提升的原因在于手机芯片业务的营收表现强劲。
(高凌云 黄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