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红利
慧聪鞋网4月2日讯 所谓"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成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
中国近几十年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已经成为一个世界“奇迹”。在探讨中国为什么能够创造经济增长“奇迹”的时候,很多人认为“人口红利”的影响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人口红利”也因此和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前景联系在了一起。
我国早在1965~1970年间“人口红利”就开始出现,但“人口红利”出现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似乎并没有感受到什么“红利”的影响,相反则是更多地感受到人口压力和就业压力,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镇失业严重困扰着经济的增长。只是最近10年来,随着经济高速增长,失业人口开始大幅度减少和劳动力资源开始得到比较充分的利用的时候,我们才切实感受到“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的有利影响。
然而近年来,连续发生了两次用工荒,分别是2003年和2010年,回首2003年的用工荒只是陆续出现在“珠三角”等局部地区,而今年春节后的“用工荒”已经扩展到几乎整个中国沿海地区,成为一种普遍趋势,今年珠三角缺口超200万,而沪苏浙闽和广西北部湾等地,都出现不同程度的缺人问题。
据统计,制鞋企业为此次“用工荒”的重灾区之一,目前广州、深圳、东莞等珠三角地区城市缺工超过200万人,部分生产线已处于停工状态。鞋企纷纷上调工资,调低学历、年龄等限制,并出台各种新员工的奖励政策,希望“用工荒”得以缓解。
而通过对这次用工荒的综合分析我们发现,“用工荒”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今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生活质量的心理预期均得到提高,因此,高性价比的待遇才是吸引人才的重要途径。显然,沿海地区的鞋企还想以廉价的劳动力来压低产品成本,获得国际、国内竞争优势,显然是走不通了。而相比较而言。沿海发达地区唯有科技创新,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企业利润率,才是根本的唯一出路。
有专家称:“用工荒应该预示着中国‘人口红利’正在面临衰退。”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是世界制造中心,1955年到1975年,日本平均每年有72.5万人的“农民工”进入城市,加入制造业大军。这段期间,“农民工”占全国就业总人数的64%。以至于后来,日本农村劳动力大量缺乏甚至到城市“招工”。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日本保留了电子产业和汽车产业等高端市场,而将逐步将其他制造业转向台湾和中国大陆,完成了本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