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方向是,资本全球化、产权多元化、产业布局全球化。
很多人劝我做黑电、手机等,我都不同意。别人能赚到的钱,未必就是我们能赚到的。
美的集团今年以来动作频频,继斥资收购小天鹅后,本月再和开利签约成立合资公司加快国际化进程。美的集团是否有下一步资本运作计划?会否考虑多元化?国际化之路怎么走,选择自有品牌出口还是收购?如何防止重蹈其他企业的覆辙?作为美的灵魂人物,美的集团董事局主席何享健本周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一一解答了上述疑问。
“远期目标”
未来一半收入来自海外
南方都市报(以下简称“南都”):美的近来有不少国际化的举动,包括最近和开利合资建厂、提出到2010年进入世界500强企业。能否谈谈美的的国际化战略?
何享健:我们走国际化道路主要基于三方面原因。一是我们的目标是到2010年做到1200亿人民币的销售规模。中国市场的容量优先,我们必须在全球寻找新的增长点。其次,美的发展到今天,需要利用来自世界各地、各个领域的资源。其三,可以降低经营风险,某一地区或环节如果出问题了,也不会影响整个集团的运营。目前,在美的集团的销售中,40%来自国际市场,我们的目标是做到一半的收入来自海外市场。
我们的国际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们开始引进国外设备和产品,立足OEM,在全世界建立分支机构,搭建信息收集、产品销售、客户服务的平台。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引进海外技术,和跨国公司进行技术合作、资本合作,开发了近十个合资项目。近五六年来,我们正式提出国际化战略,从2006年以来发展重心倾斜到全球化。近一两年来,为防范国际贸易壁垒风险,降低生产成本,我们在东南亚开设工厂,出口到南美、欧洲等地。目前,美的跟日本、美国、韩国、新加波等国家的企业都有合资项目,并引入了来自七八个国家的几十名外籍员工。我们的方向是资本全球化、产权多元化、产业布局全球化。
“海外并购”
不排除收购外国品牌
南都:可是最近宏观大环境对出口很不利,一些家电企业在国外也屡屡碰壁。美的具体怎么做?怎么防范风险?
何享健:我们走国际化道路的原则是务实、稳健。首先,我们会继续加大在成本较低的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在他们那里建立生产基地。其次,我们会更多地和大公司合作,例如和开利这次合资建厂。当然,我们也不排除收购符合我们条件的、风险不大的外资企业或品牌。
如果收购海外企业的话,我们首先要看收购对象是否能带来新的产业增长点,评估企业的真正价值。如华凌帮助我们切入冰箱行业,荣事达则兼备冰箱和洗衣机优势,小天鹅帮助我们确立洗衣机的行业地位,重庆美通代表了国内中央空调行业的最高水平。其次要看文化是否能够融合。我们还有一套完善的决策机制,当收购谈到五六成的可能了,他们才向我回报;谈到七八成可能了,才叫我和他们谈细节情况;谈到八九成了,我才去实地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