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在福建省普通海滨小镇陈埭的丁志忠,自小最大的心愿就是去首都北京闯荡一番。1987年,他17岁。攥着1万块钱,丁志忠走遍了小镇上的所有鞋厂,挑出600双他认为最好卖的鞋,乘汽车去福州,然后花48元买了一张去北京的火车票。
4年后,丁志忠回乡与父兄共创“安踏”品牌。
如今,作为安踏集团董事局主席兼CEO,丁志忠自豪地说:“安踏在整个中国体育用品的份额上已经连续三年市场占有率第一,运动服占第一。”
从闯荡京城的鞋贩子到如今中国体育用品行业的领导者,丁志忠的人生轨迹折射出中国体育商业环境的变迁。
2008年,福建省共青团推举丁志忠为火炬手,作为晋江系制鞋企业的代表,丁志忠于5月12日在泉州市内参与了火炬传递。
艰难起步
初中毕业那年,我希望北上到北京发展,家人起初并不认可我的这一想法,父亲问我为什么去北京。我当时觉得,在1980年代,每天都有外地人拿了钱到晋江来买东西,几乎什么都能卖掉,我们为什么不主动把晋江的商品拿出去销售?
那时我父亲自己开办的鞋厂也是刚起步,家境并不宽裕。但是父亲被我说服了,拿出了1万元钱,让我买了600多双鞋带到北京售卖。
我从未想过:如果这些鞋卖不出去,我该怎么办?因为那时我算是下定决心,要横闯出去。
在1987年,中国正处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当中。整个中国市场对于商品的需求量极大,尽管当时晋江系产品还没有品牌,但是在市场上一样卖得火热。
初到北京时,我只是在鞋城、批发市场卖鞋。但是为了把我们晋江产品摆进西单商场(爱股,行情,资讯),我开始对商场负责人软磨硬泡。他们起初并不同意,并反问我:“你才多大啊?就来做生意。”
我硬着头皮说自己20岁了,虽然他们并不相信我虚报的这个年龄,但最终还是答应我亲自去晋江看看。
在此之后,北京所有的商场都摆上了晋江鞋,包括北京王府井(爱股,行情,资讯)商场——当时它被称为北京最权威也是最难打通的销售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