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下午,家住北京崇文区的王先生像以往一样带着5年级的女儿走进了肯德基珠市口店,花64元买了“家庭套餐”。孩子考了好成绩,奖励肯德基似乎成了京城众多家长的习惯。而在20年前,肯德基还并不被北京人认可。
种种迹象表明,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品牌正在“因中国而变”。
未变脸的跨国公司
从20世纪80年代初起,飞利浦、日立、东芝、富士、松下、可口可乐等等一些跨国公司抓住难得的机遇,大力拓展中国市场。
对这些公司来说,中国首次超过美国成为最大的外商投资目的国。他们看中的是中国低廉的劳动力、正在改善的技术和快速扩大的消费群。一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累计实际使用外资已超过7800亿美元。
然而,大多数跨国公司与中国改革进程相伴相随,相当多的跨企不可避免地患上了“中国病”,最后退出中国市场。譬如三菱汽车为了维护自己的企业形象和产品形象,维护作为自己国家作为世界汽车制造大国强国的形象,而长期隐瞒自己产品的质量隐患,视中国消费者的生命如草芥,结果不可避免地导致经营亏损和品牌美誉度受损。
有关专家认为,其根本原因可能在于以下三点:第一,侥幸心理导致缺乏必要的策略防备; 第二,三菱汽车凭借自己所谓的经验,低估了中国消费者维权观念的提高;第三,危机公关应对机制相当脆弱。
变脸本土化生存
很明显,经济发展带动了中国独特文化环境和市场环境的变化,为适应新的环境,跨国公司不同程度的推进了“本土化”战略,同时也拥有了一张属于自己的“中国脸谱”。
百胜餐饮集团公关事业部王群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说,肯德基进入中国的20年来,一直坚持“立足中国,融入生活”的总策略,“不断为中国消费者而改变,打造本土化的创新商业模式”。事实上,肯德基所谓的本土化创新商业模式,已经涵盖了肯德基经营领域的方方面面。不论是从员工招聘、原料采购、产品创新,还是从企业文化到视觉形象,肯德基都做出了不错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