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星”地震
由汪海力推的“渠道控股”,已经因为“西南双星”的拼死抵抗形成僵局,并有可能导致“双星”品牌窒息萎缩。
双星集团董事长汪海,近日又有惊人之举。
去年年底,在“双星鞋业”私有化的过程中,因名人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称“名人实业”)的收购能力和评估中介资质受到质疑、并且私有化行为涉嫌关联交易,汪海便饱受争议。如今,汪海又面临着一场主力经销商易帜的考验。
数月之前,汪海就一直谋求“名人实业”对西南四省市前“双星系”的6家企业(以下称“西南双星”)按51%的比例进行控股。而西南双星实际上早已完成了改制,由“国有国营”变为“民有民营”。因此,此举毫无悬念地遭到了后者的联手抵制。在历经数月拉锯式交涉之后,双方一直僵持不下。2月23日,双星集团单方面宣布中止与“西南双星”的合作关系,不再授权后者使用“双星”品牌,并先后中止向上述企业供货,同时在相应的城市建立供货平台以取代上述企业原有的供货平台;后者则以启用自创的“特星”品牌,和向自己控制之下的近3000家零售商推出自有品牌的新产品等手段应对。
一场围绕控股与反控股引发的纷争,最终以争夺双星品牌使用权为诉求,进入了白热化状态。对双星改制一直给予高度关注的业内人士认为,这场事关双星品牌命运的纷争将向何处发展,值得密切关注……
名人实业控股销售网络遇阻
这场轩然大波的起因,源自双星集团于2007年提出的“深化市场改制,建立集团控股的股份制物流平台”的经营决策。
在这一决策之下,当年由汪海主导,被双星集团改制出售,经营体制由“国有国营”转换为“民有民营”,出售给个人经营的近4000家专卖店的经营者,都要对集团提出的“是否同意先进行资产评估和集团控股51%”这一问题作出明确答复。按照集团文件的说法,这项工作“得到了市场代理的拥护和支持,目前正在顺利向前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