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智伟业策划专家
品牌策划管理专家
闽南企业管理网
闽南企业管理网
 品牌总网 >> 新闻中心 >> 品牌新观察

先辞职再竞岗,华为"辞职门"博弈新劳动法


[ 姜锵 南方都市报    更新时间:2008/1/2  ]    ★★★

  从华为辞职门的喧嚣到越来越多用人单位的出招应变,一场面向1.4亿名产业工人和近1000万家企事业单位的普法教育,越来越深入人心。

  2007年11月初,华为公司的人力资源调整引起全国范围的关注;一部即将实施的法律,引起全球范围的争论。华为耗资10亿元鼓励7000名老员工辞职,而事件产生的冲击波远远超过华为的预期;劳动合同法在实施前夕的争论和引发的一系列变故,也出乎立法者的预料。

  《劳动合同法》是一部直接影响当今中国1.4亿名产业工人和近1000万家企事业单位的法律,其立意相当明显:保护30年来一直弱势的劳动者!

  这一切,看上去很美。2007年的冬天,很多人的命运有了改变。

  现象 华为式冲击波如同核爆

  2007年11月2日,本报率先报道《华为补偿10亿元鼓励7000名老员工辞职》,不到一个月,国内外逾百家媒体将这一消息传递到中国的大多数地区,“劳动合同法”、“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这些鲜为人知的名词,迅速在人们的口中传递。

  虽然华为一直否认,但外界对这次被媒体冠以“辞职门”的人事调整表示质疑,人们普遍认为华为是在刻意规避在2008年1月1日起实施的《劳动合同法》,特别是规避“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等相关条款。

  华为辞职门的扩散效应,却迅速以核爆炸式的冲击波,影响着国内一个又一个城市。无论外企、国企、私企还是事业单位,都开始忙着“规范”用工形式。不管是广州深圳,还是北京上海,处处皆能听到那句著名的叹息:公司不是我的家。

  “这是一部大家都必须遵守的法律,也必须是大家都要打算遵守的法律。”2007年11月18日,《劳动合同法(草案)》课题组组长、中国人民大学劳动关系研究所所长常凯在深圳南都论坛上,这样告诫与会的企业主们。

  一边是1.4亿名产业工人,一边是1000多万家企事业单位―――《劳动合同法》正被越来越多的人讲述、学习和利用。

  探因 低成本造就了弱势劳工

  世界工厂―――这个曾让国人感到荣耀的称号,如今正被越来越多的人反思。一亿条牛仔裤换回一架波音飞机,现实背后是辛酸和苦痛。

  华为辞职门事件和《劳动合同法》,撩拨着珠三角地区加工制造业用人单位的神经。他们依靠微薄的利润维持发展,因此极力压低劳动者薪酬,继而扩大规模―――类似的模式,在过去的30年被地方政府和企业一再复制。

  “800元的月工资能招到什么样的工人?每月拿800元钱的工人又能从事怎样的工作?”学者们这样质问抱怨《劳动合同法》过于保护劳动者的企业主。“工人需要这部法律,企业主同样需要,中国经济也需要。”常凯说,重视经济效益,忽略劳动者权益保障;重视经济发展,忽略劳动者收入增长;在国家经济高速发展时,亲历的劳动者却未能分享成果。中国劳工的无奈与艰辛,已成为一个怪圈。

  作为一部调整劳资关系的新法,《劳动合同法》于2008年实施应是必然。“低成本战略必须改变,中国劳动力成本低的状况必须改变。”常凯说,这也是立法者的愿望。

1 2  下一页

上一篇 上一篇文章: 29企业将成为四川老字号
下一篇 下一篇文章: 大唐获得近2.5亿补偿款
发表评论】【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品牌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本网站(www.ppzw.com)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软件、程序、以及网页版式设计等均在网上搜集。 访问者可将本网站提供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网站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 本网站内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
※ 联系方式:品牌总网管理客户服务部 电话:0595-22501825
 图片资讯
1 2 3
财智品牌营销全攻略 品牌系统化与营销落地化
 社会动态
 视频推荐
 商机在线
 分类信息
 图片新闻频道
 招商加盟
 

版权所有: 品牌总网   闽ICP备16034782号-1 本网站法律顾问:郑明汉 律师

Copyright © PPZW.COM 2002-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QQ:383485670 加盟商在线QQ:

Email:qy@PPzw.com

闽公网安备 350521020002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