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另一个场合,经济学家张五常却为此感慨:“中国现在未富先骄,要搞《劳动合同法》,又要提最低工资。”数百名企业家掌声如潮―――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拥有多家制造型企业。
结果 劳动者的春天终于到来
2007年12月17日,23岁的陈军花6元钱,从龙华一个地摊上买了本红色封皮的《劳动合同法》。三年前,他从湖北黄冈老家来到深圳最密集的工业区龙华,辗转多家制造企业。
“都说《劳动合同法》是保护劳动者的,先学一学。”与陈军有着同样想法的人越来越多。老板的某一次大会讲话,周围工厂的大裁员举动,媒体对辞工事件的持续报道,让越来越多的劳动者意识到:终于有一部可以直接影响自己的法律了!
2006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国拥有1.4亿名产业工人,其中技术工人7000万人,居世界各国之首,而中国职工收入的总和占GDP比例在13%左右,过去20年,这一比例持续下降。
劳动者在劳资关系中处于弱势地位。立法者认为,需要通过立法加以平衡。
与华为7000老员工“先辞职再竞岗”相似,一些企业与老员工的特殊合同变更,也被外界解读为规避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事实上,连续两次劳动合同或10年以上工龄可签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不签劳动合同者可获得3倍工资,用人单位无故解除劳动合同需支付赔偿金……这些显见于《劳动合同法》的条文,也凸显了立法者的意图。
《劳动合同法》已于昨日起实施,劳动者的春天终于到来。
新闻回放
★2007年9月底开始,华为公司逐步实行老员工“自愿辞职”再竞聘上岗。至11月初,7000名工龄超过八年的老员工完成“先辞职再竞岗”,华为公司共支付补偿金超过10亿元。
★2007年11月,经本报及相关媒体报道,华为此举被外界解读为规避今年1月1日起实施的《劳动合同法》,特别是规避“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等相关规定。
★2007年11月至12月,围绕华为辞职门和《劳动合同法》的大论争,波及中国大多数角落,伴随着的是一个又一个辞工潮。全国总工会、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广东省和深圳市劳动部门介入调查,至12月底,深圳劳动部门作出“在辞职门事件中,华为并无不妥之处”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