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智伟业策划专家
品牌策划管理专家
闽南企业管理网
闽南企业管理网
 品牌总网 >> 新闻中心 >> 品牌新观察

“黑匣子”中的2008电信猜想


[ 丘慧慧 21世纪经济报道    更新时间:2007/12/29  ]     ★★★

  充满变数的2007年末,资本市场再一次“集体”利用了重组、3G发牌的“黑匣子”效应——

  那个被事后解释为“与3G无关”、重在“3G后和4G”的“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方案”,像一剂“春药”引爆了3G股的年末行情:中国联通(600050行情,股吧)、中兴通讯(000063行情,股吧)、东方通信(600776行情,股吧)、亨通光电(600487行情,股吧)等电信股同日涨幅均达到了5%-8%,高鸿股份(000851行情,股吧)、中创信测(600485行情,股吧)更是涨停。

  这让2008年充满期待——那个满载着中国电信业重组方案和3G发牌构想的“黑匣子”马上就要打开了吗?抑或,依旧保持着过去几年中惯有的鬼魅?

  “重组和3G发牌不大可能发生在奥运前。”就在一周前,瑞银一份关于展望中国通讯市场的研究报告做出了肯定的预测:“没有任何迹象表明近期会有与重组及第三代移动通讯相关的举措,根据我们与行业的接触,我们认为奥运前不会发生相关的电信调整。”

  而经历了长达四年的困惑与等待后,与A股市场表现出对重组、3G题材的过分躁动相比,通讯业界正显示出反向的冷静与看淡。

  “我不认为运营商非常关注重组的问题,他们对现有网络运营效率的提高投入的精力更多一些,表现得更务实一些。”一位设备商人士对本报表示。他同时指出,“从用户需求到运营商业绩增长点,都不构成推动重组和3G发牌的动力。”

  而天相投资分析师邹高亦也做出相同的预判:“TD尚未成熟,2008年进行另两种3G标准规模建设的可能性不大。”

  2008,被期待的“大变局年”,或许将以“不变”继续它的走向。

    被压抑的3G“欲望”

  勿庸置疑,公众的预期建立在对2007年中国电信业发生的微妙“调整”上,这一年发生的几件大事似乎已经为下一年即将发生的 “大变局”酝酿了足够的可能:

  运营商博弈层面,争议已久的TD建设大任最终落到了中国最强势的电信运营商——中移动头上。中移动在全国十大城市率先布网,中兴、大唐、华为等中国本土设备商截获了90%的份额;

  设备商的竞争也此消彼长。中国移动今年350亿元GSM集中采购项目中, 华为、中兴两大本土厂商史无前例地分别获得了19%、6%的份额,较2005年分别提高了9%和4%,同时使中国电信业设备商的格局发生了根本的扭转。爱立信、诺西(诺基亚—西门子)的份额受到挟制的同时,一向披荆斩棘的摩托罗拉、阿尔卡特-朗讯、北电则出现了大幅滑落。

  被视为3G发牌瓶颈的TD上马及中国设备商的成熟,将为运营商格局的大调整和其它两大3G标准WCDMA、CDMA2000打开方便之门吗?

  也许那仍然是公众与投资者的一厢情愿。

  实际上,解决中国电信运营商业绩增长压力的现实路径,与资本市场关于“重组”和“3G发牌”的预期,正在呈现相左的走向。

  瑞银报告显示,仅从2007年11月来看,中国移动和联通每月净收入的增长分别为1.3%和6.2%,低于过去的任何单月增长。瑞银认为,移动业务收入增长放缓,与固定电话用户数量的持续下降,将一并成为中国电信业最为现实的问题。

  “运营商面临着内生增长动力不足的困难,体现在ARPU(每月平均每用户收入) 持续下降上。”天相投资邹高说,改变现状需要引入3G业务,以提高运营商的收入质量,但“3G能否带来收入质量的提高还不确定”。法国、德国、西班牙等欧洲国家已经证明,3G对ARPU值的推动结果是不升反降。

  无论已经稳步上马TD的中国移动,还是中国联通而言,都并未对3G表现出急不可耐。

  不久前,中移动举办的“2007中国移动集团用户大会暨移动信息化论坛”上,中移动董事长王建宙明确表示,中移动未来业绩增长的动力将从前几年的短信、彩铃等业务,转向教育、媒体、数字城市化等“行业应用”上,同时开发集团级大型企业用户。另一方面,中移动在TD上也表现出了稳健的思路,并不急于大规模放号。

  联通也正在加大其市场的销售力度,如推出CDMA的股票手机,以及156号段的推广、把G网升级到GPRS等。

 

1 2  下一页

上一篇 上一篇文章: 运动通路品牌京城又开新旗舰
下一篇 下一篇文章: 三星不要只顾品牌不要品质
发表评论】【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品牌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本网站(www.ppzw.com)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软件、程序、以及网页版式设计等均在网上搜集。 访问者可将本网站提供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网站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 本网站内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
※ 联系方式:品牌总网管理客户服务部 电话:0595-22501825
 图片资讯
1 2 3
财智品牌营销全攻略 品牌系统化与营销落地化
 社会动态
 视频推荐
 商机在线
 分类信息
 图片新闻频道
 招商加盟
 

版权所有: 品牌总网   闽ICP备16034782号-1 本网站法律顾问:郑明汉 律师

Copyright © PPZW.COM 2002-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QQ:383485670 加盟商在线QQ:

Email:qy@PPzw.com

闽公网安备 350521020002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