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名柳传志:一往无前的“教父”
1944年4月29日生于江苏镇江市。1961—1967年在西安军事电讯工程学院学习。1984年创办了中科院计算所新技术发展公司(联想前身)。现任联想控股公司总裁,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截至2003年12月,联想控股有限公司共上缴国家各种税收54.5亿元人民币。
对于军营生涯,柳传志,当今这位中国企业界“教父”级人物从来也不讳言:是军营塑造了他。
柳传志说,“企业成功跟我有一定的关系,但不是全部;这一定的关系之中,跟我在军队里养成的性格又有一定的关系。”
柳传志在多个场合讲述到:“我在军事院校时的班主任讲的一些故事,对我有非常大的影响。在辽沈战役中,班主任所在的部队总觉得自己是战斗力很强的一个团,有一次到黄永胜的总队里去配合作战。黄永胜跟该团团长约定好占领某制高点的时间,到达目标时,全军发动总攻。但在真打起来时,该团却怎么也拿不下来,眼看时间快到了,再不行的话就要影响总攻了。黄永胜大怒,当场就把团长给撤了,换上了自己的精锐部队,结果快速拿下了这个制高点。他的那些战士根本不怕死,一个个往上冲,部队这种冲的劲头不得了,为达到目标不顾一切。我们在联想办企业的时候,也有这样的口号—‘把5%的希望变成100%的现实’。就是说当你全心要做某件事的时候,就得一往无前,不顾一切。”
所谓一往无前,在柳传志眼中不是盲目的一往无前,而是要把事情想明白,判断是不是一定能攻得下,一旦下了决心就要一往无前。
事实上,从创业开始联想就在不停地一往无前。从1984年以20万元人民币投资创办中科院计算所新技术发展公司开始,到1992年,面对国外品牌的纷纷进入,联想开始扯起了“民族工业”的大旗做自己品牌的机器,以及到后来的1996年正式提出“贸工技”路线……这种一往无前体现得淋漓尽致。
然而,更让业界吃惊的是:从2001年开始,联想又开启了新的征程。联想集团制定了雄心勃勃的三年规划,谨慎地走出了多元化的第一步—神州数码分拆上市。
4月22日,联想老帅柳传志坦言:“联想不会永远停留在PC业务之上,未来要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新的商海浪头上,柳传志已下定决心走国际化的道路。3月26日,相比较年营业额达700亿美元的松下、400亿美元的三星,只有200亿港元的联想却“大胆”地成为了国际奥委会第六期TOP计划伙伴,这让人再次看到了柳传志的一往无前。
第二名郭凡生:“善败”的儒商
1955年出生,经历了上山下乡,当过四年兵,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现任慧聪集团公司首席执行官(CEO),被业界誉为“中国分类广告之父。”第一次见到郭凡生,如果不说话,绝不会想到浑身透着股书生味的他竟会有着四年的军人背景。
他入伍后是一名背着线拐子的电话兵,一年不到就当了班长、入了党……这些特殊经历,锻造了他的韧劲。
1991年郭凡生毅然辞去“坐办公室的铁饭碗”,从国家体改委的研究员摇身一变成了骑着自行车走街串巷的无名小卒。
创业之初,他同公司的所有员工骑着自行车,每天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搜集家电、计算机等各种商品经销商的报价信息,然后把采集到的信息进行分类、加工处理,再将最新的价格发布在报纸上。然而,他这项“发明”在当时许多人眼里,竟是些不入流的街头小广告,很多商家都拒绝在上面刊登他们的价格信息。但此时的郭凡生没有退缩,而是从暂时的败中,分析市场走向,最终坚信自己一定会反败为胜。
果然,市场毕竟需要报价信息,信息出了几期后,一些大小老板们就没辙了,一面怒骂着,一面却又把钱打到了他们的账上。
而这次反败为胜引发的竟是中国信息服务业的一场漂亮而又深刻的革命。如今,慧聪已经是一家下设三个独立公司—HC360慧聪网、中搜在线、华媒盛视,拥有商务数据中心和慧聪研究院的集团公司,拥有2000多名员工以及超过20家的分支机构。
2003年SARS盛行期间,经济萎缩,城市萧条,人心不稳。似乎一夜之间,“商情”信息的来源消失了,公司内部也是人心惶惶,郭凡生再次面临失败的危险。
紧急关头,他召集八方智囊人物,动员员工拼命地四处打电话,并在互联网上展开宣传策划。为了稳住人心,他像当年在部队那样,将大家“绑”在一起,实行了严格的军营纪律。结果,慧聪在SARS期间,竟然打了一场漂亮仗;同时,慧聪电气商务网也在“SARS”高峰期诞生,可谓“双喜临门”。他又一次反败为胜。
对于失败,郭凡生有着自己的理解:“康熙曾与他的一个大臣周培公对话,周培公讲‘善败为不败’,一个将帅,最怕的是百战百胜,最后一仗打败就一败涂地了,项羽就是这样失败的。而刘邦就不同,打败一次总结一次,善于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所以,我在做企业,特别是互联网烧得很厉害时,就觉得一定要做到‘善败’,一定要想到败了会怎样,败后如何从中取得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