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发布了第三季度我国彩电行业的报告:受中国彩电市场进入传统淡季影响,彩电市场零售量为719万台,环比下降2%,销售额为200亿元。CRT电视与上季度基本持平,液晶电视和等离子电视则出现季节性衰减。同时,彩电结构调整速度加快,平板电视占整个彩电市场的比重明显上升。
报告提出,中国彩电业在技术升级引发的行业结构调整和消费需求升级的转型期中,充分暴露出的产业基础薄弱和结构不合理的深层次问题。当前彩电行业最大的危机是平板显示产业链关键环节缺失,要不要发展平板显示屏,其本质是对全球显示产业话语权和价值分配权的争夺,已远远超越彩电行业,应引起高度重视。
淡季效应显现 市场规模微降
11月6日,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与赛诺市场研究公司联合发布了《2007中国彩电行业蓝皮书之三——规律与战略》(以下简称《蓝皮书》)指出,2007年第三季度,受中国彩电市场进入传统淡季的影响,市场销售量(指市场零售量,下同)达719万台,环比下降2%,销额为200亿元。
CRT电视与上季度基本持平,液晶电视和等离子电视则出现季节性衰减。其中,CRT电视市场销量环比增长0.6%,与2006年同期相比,出现18%的大幅下降,但仍占有整体彩电市场销量的79%,预计2007年CRT电视的销量同比将萎缩10%左右。超薄CRT电视第三季度销量为112万台,环比增长了14%,占到CRT电视近20%的比重。
液晶电视的销量为138万台,环比下降9%,占总体彩电市场的19.2%;但销售额比重已扩大到整体彩电市场规模的55.6%。液晶电视市场的产品尺寸规格结构在第三季度进入相对稳定期,32英寸和40英寸~42英寸分别占有35%和25%左右比重。
等离子电视销量达到10.9万台,环比下降5.8%,但是产品规格结构发生显著的变化,32英寸等离子为等离子电视市场注入一针强心剂,仅第三季度的销量就超过2万台,占等离子电视23%左右比重,42英寸的比重则进一步下降。
结构调整提速 竞争成新格局
纵观前三个季度彩电产量和出口量可以发现,彩电产量和出口市场需求的结构调整速度都有所加快。
在产量方面,据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发布的数据,今年1-9月,中国彩电行业总产量达到了5862.9万台,同比减少5.8%。其中,CRT彩电产量为3748万台,同比减少21.8%,平板电视产量为2114.9万台,同比增加47.3%。CRT彩电的比重为63.9%,平板电视占比36.1%(上年同期23.1%),结构调整幅度为1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的调整幅度高出了3.6个百分点。
在出口量方面,数据显示,中国彩电的出口规模不但已超过内销规模,而且出口市场需求结构调整速度也快于内销市场。
1-9月,我国彩电的总出口量为3190.5万台,同比增加了0.2%。其中,CRT彩电的出口量同比下降了16.6%,而平板电视出口量则猛增33.6%。CRT彩电占总出口量比重的55.3%,同比下降了11.1个百分点。
而在内销市场(指出货量,下同)方面,前三季度的出货量同比下降了1.8%,其中,CRT彩电销量同比减少14.5%,所占比重为76.6%,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1.4个百分点,平板电视销量同比则猛增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