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80年代有一场声势浩大的中国思想运动。几乎所有的中国传统文化巨匠都参与了讨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人或者在还的在学校教书,或者到国外当了教授,而现在他们基本上都过了退休的年龄,这些人纷纷回到国内,一方面继续他们的传统文化研究,一方面参与一些商业方面的布道。
与过去不同的是,20年前那些深受传统文化影响的人,现在一大部分都成为了商人,一部分成为了学者。而面对新生一代来说,新的一轮传统文化热潮迅速兴盛起来,只不过现在成了为商业营销为目的而利用的传统文化。
与上次完全不同的是,这次热潮完全是一种商业上的爆热行为,无论是在文化方面还是商界,传统文化都成为了这些诸多火热现象背后的重要底牌。
中国元素全面回热
现在几乎所有的企业经营都在讲中国的传统文化,企业的管理在讲传统文化,企业的营销也在讲传统文化。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办了无数以国学为卖点的现代企业管理研修班;一群台湾来的对国学半瓶子水平的励志讲师,在市场上大卖国学的商业管理思想,忽悠的培训市场风生水起。还有一些国内管理行业的年轻人,则把个别传统名著经过简单的拼读演绎,就提出不少让中国企业欣喜若狂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企业战略管理模式,企业营销发展模式;一时间,由国学思想,中国元素支撑下的商业管理思想与方法,层出不穷。
与此同时,大学里不甘寂寞的人文教授也纷纷以讲故事的形式,向普罗大众传播他们理解的国学经典。讲坛上,电视上都出现了与现代商业息息相关的商业洞见。于是乎,他们的口水书在市场卖的一塌糊涂,行文形式,越玩笑化越受欢迎,越娱乐化越受欢迎。从教育市场到图书市场,从做人到企业经营或者是品牌传播,无一不呈现出红红火火之势。
国学的商业化利益正被全面的开发。
中国元素的传世功夫正在不断利用。
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中国元素的全面回流,呈现出这样两个现象。
一是现在商业社会的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越来越弱智化,越娱乐化的传播方式越容易被接收,而最为核心的卖点,还是我们老祖宗的那些几千年前定下的东西。中国文化与中国元素,越来越显示出其巨大无比的力量。
浮燥的社会需要文化,现代的人们需要传统。
当人们远离了根本,追末舍本之时,回头一看,原来本民族那些代表传统根源的东西是最好的。黄帝以道学的原理为指导,经营发展国家,到东周以后,地方割据,致使儒、法等到八家学术有机会发扬争鸣。秦国实践八家学术,统一中国。汉代返回黄、老之道,成文景之治,使中国进入黄金盛世。历史上凡是偏离传统道学,都出现了乱亡的景象。
只要你仔细点观察还会发现,在我们身边,凡是中国人,越洋气的人越喜欢中国文化,那些留学在外的人,只有身处异乡才知中国的可爱,只有深入西方社会之后才知中国国学的伟大。所以,我们可以从很多留学归来的人身上看到比国内的人更多的中国元素,而看不是美国或其它国家的味道,在他们身上完全是最最深厚的中国气味。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在国内生活在底层,越是被边缘化的地区,他们的传统文化习性就越浓,保存的精神也最完整,只是这些人没有把这种精神与商业结合。
在中国的汽车企业里,草根企业吉利在这一点上,反映的最为强烈。他们不是国际企业,也不是海归派,所以,从他们的做事方法都是彻底中国化的。
吉利从一个没有准生证孩子大胆起步;没人才,没技术,没资源,没市场,有的只是勇气。当年,李书福拿着造摩托车赚来的钱造汽车,几乎所有的人都说他无疑是去自杀。但他却说,那就给我一次自杀的机会吧。这种豪气在中国汽车界或许没有第二个人。
如今的吉利堪称中国汽车业的一匹黑马。在质凝声中前进,在危险中步步成功。
吉利的口号是造中国人买得起的汽车,从低成本入市,以价格战撕开市场,迅速在中国的城乡打开局面,年销售量在20万量。没人才,没技术,没有资源的吉利,靠的就是这种中国人本身固有的文化习性,大国之兴靠文化,企业之兴也必须靠文化。从思想冲动到快速行动,从而找到了自己突围的成长路径。
如果说从中国元素来看,吉利在国内的表现还不明显的话。那么,吉利走出国门,参加底特律与法兰克福顶级车展来看,他们对中国元素运用就不仅明显而且己经淋漓尽致了。
众所周知,中国本土汽车企业经过了这样几种发展模式。华晨汽车采用的是技术外包,即和国外的设计公司合作,购买国外成熟技术,生产自主品牌。上汽集团通过集成创新模式,即通过购并国际汽车企业,整合国际、国内的优势资源来发展自主品牌。东风商用车与一汽红旗则选用的是借鸡下蛋的方式,以合资的方式,学习外方技术,推出自主品牌。那么对吉利与奇瑞来说,用的则是日韩模式;从模仿起步,自己主导研发、生产自主品牌。
从目前国内这几个自主汽车品牌的发展来看,李书福的吉利虽是模仿起家,规模也小,但影响却是最大的,原因是吉利对中国元素的有效利用与根源意识的突显,他们在寻找自我的过程中,倾注了对中国人情感的最大尊重与认同,在价值真空、信仰失落及认同危机的时代,有了物质产品上的替代物。
中国元素挑逗法兰克福
吉利与其它本土汽车品牌不同的是,其经营战略是国际国内同进行的。而一般的企业如海尔与tcl都是在国内市场经过大规模征伐之后,才开始走国际化之路。
吉利在国内是一个草根的,价格低廉的品牌车印象,何以在国内还没有搞好市场布阵,就走向了国际市场呢?在国内市场,吉利打的是自主创新与中国人买得起的汽车,在国外,吉利打的是彻头彻尾的中国元素。
在法兰克福车展上,吉利将中国元素运用到了吉利汽车的每个细胞之中。
他们用中国的国花:大朵盛开淡粉色的牡丹为背景;以“美人豹”第三代产品主打“中国龙”的概念,其车身前脸设计类似于中国的京剧脸谱;而展品旁不是我们司空见惯的美女车模,而是12位著名演员盛装演出《哪吒闹海》、《霸王别姬》、《美猴王大闹天宫》等中国经典剧目。甚至一贯被认为是农民的李书福,竟然作诗一首来表达这种心境:
“寒风去春风到埋头苦干静悄悄,不要吹不要闹自主品牌撑大腰,欧美情日韩潮崇洋媚外何时了,中国车飞多高混战十年变大雕”。
言词之中,透露出不少毛氏诗词中的豪迈雄心与远大志向。
当然李书福知道,与国际品牌比拼技术,人才,资源,设计都不是强项,重要的是比拼中国元素背后的文化力量。
中国文化的力量有多大,中国元素的力量就有多大。
一切可以代表中国元素的东西,都在吉利以“宣传自主品牌和技术创新”的主题大旗下,次递展开,鲜明的在国际市场上表明了自己的身份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