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道萎缩半数商家改换门庭
在北京,仅余4家4S经销商还维持着正常经营,而其中一家8月份暂停了提车计划,月销量只区区8辆。在上海、天津、重庆等大城市,都只有一家南京菲亚特经销商。
2006年10月12日上任的CEO韩同安曾称,“菲亚特在中国已经到了该改变的时候了。”让经销商看得到的改变,仅限于景伯清的被迫离任,兼任商务总经理一职长达3个月的韩同安甚至从未拜访过任何一家经销商。
“韩同安根本不懂中国市场,他上任后没有走访过任何一家经销商和配套厂,甚至没有召集经销商年会。对于商家,年会意味着希望,全年的商务政策、产品规划、销售任务以及上一年度的嘉奖,都应在年会时交待。不开会,令我们方向全无。4S店经营遇到困难,也找不到人沟通,”在请求韩同安帮助解决库存问题时反被奚落,博瑞祥祺店总经理邵宝顺在前者的会客室里拍起了桌子,“韩同安在位期间,是经销商流失最严重的。”
都灵沙龙,曾经是南京菲亚特的全国销售冠军,其两家4S店之一已在派朗发布的同年因资金链断裂而关门大吉,改卖奇瑞;另外一家因拥有北京地区唯一的进口车维修权,依靠配件价格高昂的乌诺和阿尔法·罗密欧维持生计。
“维护网络,”景伯清的回归还承担着一个任务,“帮助我们的经销商树立信心,目前全国近20万辆保有量,将在空白区域加大售后服务网络的覆盖密度。”
韩同安所期待的“菲亚特在中国面临着一个令人兴奋的开始”,并没有如约而至。经销商从百家萎缩至55家。“改换品牌面临着重新改建店面的资金投入,现有的专用维修设备也将被闲置”,尽管销量每况愈下,为数不多的商家除了继续观望,也没有更好的事可做。
南京菲亚特的结局猜想
如同两条相交的直线,南汽和菲亚特汽车在经过交汇点后,已渐行渐远。
如果没有意外,南汽与菲亚特汽车的合作将在2009年之前画上句号。然而前者与上汽的整合,及后者跟奇瑞的联姻,使这场本已接近终盘的棋局增添了悬念。近日,股权双方应对媒体的口径达到了空前的统一,“南京菲亚特的确遇到了困难,我们要面对来自市场、投资人、经销商各方面的压力,但是会过去的。”这句话同时出于景伯清和段建军的口中。
菲亚特撤资可能性★★
菲亚特汽车首席执行官马尔乔内在7月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表示,菲亚特错过了在华业务发展的机会,将考虑终止与南汽集团的在华合资企业。
看似菲亚特随时可以甩脱“南京菲亚特”这个烂摊子,其实不然。一旦菲亚特撤资,将涉及售后服务、配件供应,股权资产分割,但凡处理得不利索,都会为菲亚特与其他合作伙伴成立合资公司制造障碍,其品牌价值也必然受创。同时,再花上两年的时间来重新引进生产线,对其2010年的计划恐怕并无助益,现成的南京生产基地,令菲亚特难以割舍。
南汽出售股权可能性★★
“南汽对做好菲亚特品牌已经丧失了信心”,已从南京菲亚特离职的一位老员工表示,“而且菲亚特与奇瑞的合作激怒了南汽,后者在考虑是否尽快清盘。”
不过,留住菲亚特,南汽就拥有跃进卡车、依维柯商用车、中级轿车名爵和菲亚特经济型家用轿车,这一完整的产品序列。如果下半年能够起死回生,在与上汽的重组中,可以获得更多的筹码。同时,连年的亏损使南京菲亚特很难卖出个好价钱,如果有合意的买家,怕是南汽早已出手。
引入第三股权方可能性★★★
尽管奇瑞曾出面否认有入股南京菲亚特的计划,但这未尝不值得一试。
一来,奇瑞可以通过新的合资公司、利用现成的生产基地迅速投入阿尔法·罗密欧的代工生产;二来,南汽终能达成在南京菲亚特生产阿尔法·罗密欧的心愿;菲亚特则不必费心平衡其在华合作伙伴之间的关系和产品布局,像在欧洲复兴一样大干一番。
问题是如何合理分配股权,以及避免再次的权利争斗,否则“三个和尚”的故事不难再现。
通过上南整合重组菲亚特可能性★★★☆
“上汽与南汽的重组,对南京菲亚特来说是个好消息,”重掌大权的景伯清乐观看待这一结局殊难预料的两大集团的整合,“FIAT拥有丰富的产品系列,南汽有成熟的汽车生产基地,加上上汽资金的注入,这都有利于合资企业做大做强。”
这当然是个完美的结局,财雄势大的上汽可以将南京菲亚特自蛰伏期迅速激活,菲亚特也将如愿攀上上汽的亲家。如果上汽甘愿揽过这个包袱,新的合资企业还将面临新一轮的大换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