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六家关联公司2000年5月组成成都国腾集团。
这一集团公司降生得恰到好处。当时当地政府刚好提出要将信息产业建设作为四川省一号工程,新成立的国腾通讯集团适时提出了打造“芯片”项目,获得大力支持。收购旭光电子未上市法人股从而成为旭光电子实际上的第一大股东,就是最有力的支持之一。得到这些支持,何燕如虎添翼,准备大干一场,还专门想尽办法将原爱立信中国公司总裁助理吴晓松挖过来,担任国腾集团副总裁,企望可以借巨人爱立信成熟的经验,做大国腾。
作为国企的成都国腾通讯,是如何衍生出这一系列的公司,最终“生”出成都国腾集团的?国腾方面不愿回答记者的提问。而一位证券行业从业人士则分析此事还有一种可能———作为国有企业投资的企业,成都国腾通讯一直存在,并且成都国腾通讯的四家国有法人股东在国腾系列的其他部分公司里亦曾分别作为股东出现过,所以何燕在这一系列公司中的股权安排,也可能是以何燕为首的管理层对国腾MBO的实际进程安排。
国腾内部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人士表示,当初四家原始国有股东对国腾的投资不过区区50万元,而且他们主要委托何燕代为操作,并不能视之为就此拥有国腾的所有股份;而国腾从50万元投资在10年里成长为总资产数十亿元的大企业,全赖以何燕为首的管理层开拓进取之功,现在他们要求兑现自己的一部分价值,并不为过。
借壳旭光
国腾原来与旭光电子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始于2000年底。
旭光电子是1994年2月,由国营军工老乡阳光电子管厂进行股份制改组,以定向募集方式设立的股份公司。1996年,旭光电子股本构成为:总股本4500万股,其中国家股3169.9272万股,占总股本70.44%;法人股639.5万股,占14.21%;内部职工股690.5728万股,占15.35%。
作为对四川省一号工程和其代表成都国腾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持,2000年12月,经四川省财政厅批准,成都市国资局将其所持有的公司股本中1545.644万股,分两笔分别转让给成都国腾通讯(集团)有限公司(1390.744万股)和四川道亨计算机软件有限责任公司(154.9万股)。
此时,成都市国资局名义上仍然位列旭光电子第一大股东之位,但它所持有的股份已经退为1784.3326万股,占总股本比例21.60%;而国腾集团与道亨公司具有关联关系,后者是前者的股东之一,旭光电子的招股说明书也载明,成都国腾集团和道亨计算机分别持有的旭光电子股份已经达到22.34%,稳坐真正第一大股东之位,何燕同时担任成都国腾集团董事长和总经理,2002年11月20日,旭光电子在上交所正式上市,成为四川最后一个作为遗留问题股批准上市的股票,一路走势看好。
成都国腾集团通过在旭光未上市前收购其法人股,顺利实现了借壳上市。不过国腾方面从不承认是借壳上市,称陈在旭光中自己只是机构投资者,并不会干涉公司运作。
事实上,在股份转让当时,旭光股份已经通过双高认解释,上市亦指日可待。旭光电子上市后每股净资产达到4.4元,而国腾收购旭光法人股的价格仅每股2.2元。仅此一笔,国腾可以说是净赚3700万元以上。仅仅作为一笔投资来看,这也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投资。
不过,旭光与其他被重组公司大不一样。
旭光的前身是老牌三线军工企业,技术力量雄厚,主要的长处在于广播电视行业专用配件生产,研制、开发、生产和销售电子真空器件、电子整机等,它拥有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陶瓷金属化等技术与世界水平相当,使该公司许多产品成为国内独家产品,在国内广电某些产品领域具有技术垄断优势。
证券行业专家称,旭光电子是典型的有市场、产品过硬但患了严重资金饥渴症的企业。市国资局为此在不惜实质性出让第一大股东之位时,也提出了让其他很多企业望而却步的苛刻要求———市国资局必须仍然是名义上的第一大股东;新进来的投资只能作为机构投资者,只能在9名董事组成的董事会中占有一席,并不得干预公司生产经营;还得作出书面承诺,不得经营可能与上市公司发生同业竞争的产业。不仅如此,该公司章程还规定了许多避免关联股东对公司产生联合控制风险的条款。
据了解,国腾自身的上市之梦一直在进行之中,自2000年起,国内A股上市、香港上市,都一直在进行之中,但一直未有回音,借壳上市,尤其是旭光电子这样优良的壳,是非常理想的对象。
单从投资收益的角度看,这也是一笔非常划算的买卖。而据了解,收购旭光电子所需资金,实际上是一家国有独资投资公司无息借给国腾,目前尚未归还;而借此题材,国腾在成都高新西区以每亩几万元的低价,得到了数千亩土地。但是,国腾负责人对此予以否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