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美电器新闻发言人何阳青告诉本报记者,"国美的数码店计划仍在进行中,目前在上海、成都等地已经开设了20多家,到年底100家数码店的计划不会改变。"
然而按照国美电器8月底公布的中报显示,目前通讯产品在国美所有产品的销售收入中只占14.9%的比例,要落后于视听产品、冰洗产品和空调产品,其比例甚至比2006年同期的16.7%有所下降,显然国美的通讯扩张计划进展不顺。
记者在广州的实地采访中也发现,国美、苏宁在核心商圈的门店手机"人气"要明显落后于中华广场、天河城等地的协亨、迪信通等门店,而且在价格上也不占优势。
某国产手机厂商有关人士告诉记者,"国美对手机销售和售后依然坚持了传统家电的操作模式,当然从2006年开始也在模仿专业手机连锁,但是效果并不明显,在这样的情况下,通过收购来吸引更多的专业手机销售人才加盟对国美来说非常重要。"
对于国美、苏宁等电器连锁进入手机销售,依然机会犹存。
王俊洲曾表示,运营商不再单纯依赖自有营业厅进行分销手机,中国移动、中国联通此前也分别与苏宁、永乐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终端厂商在渠道上开始采取多元化、扁平化的发展策略,拥有近千家门店的国美成为其不能忽视的渠道。
但是要达到10%以上的占有率,国美需要借助并购来快速扩张,然而在手机连锁行业,由于拥有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索爱这样强势的跨国巨头,其在电器连锁中采取的高返利等模式不一定能推行顺畅。
作为陕西蜂星以前的上级,美国上市公司蜂星电讯(CELLSTAR)1996年在上海成立了子公司蜂星国际,其最辉煌的时候,年销售额曾超过100亿元,为国内仅次于中邮普泰的第二大手机国代商。
然而在2003年蜂星国际与代理商(俗称"小蜂星")之间的政策发生变化,引起各地小蜂星与蜂星国际之间关系微妙,很多小蜂星就此退出蜂星国际,蜂星国际于2004年出现了高达4000万元的亏损,2005年亏损总额达到8.29亿元,2006年底黯然退出中国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