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童渊介绍,中国已然是服装制造大国,但品牌塑造依旧很弱。“让服装生产商拥有自己的形象店、旗舰店,同时配套写字楼、大卖场等设施,这绝对有吸引力”。
国美高层表示,希望能凭借国美在流通领域积累的资本和经验,为服装企业创造一个包含后期品牌提升和运作的平台。同时利用国美连锁分销平台的建设模式,帮助服装品牌实现快速消费,解决服装企业库存难题。商业经济学家黄国雄则认为,EIFM模式更像是在探索建立中国第一家厂商直销中心。
上市猜想
既然是一种模式,当然是可以复制的。
在国美方面看来,这样的时尚交易中心能够在每一个重点城市里开一到两家。这种模式的竞争力也将终结传统的服装批发市场。
“我们不可能完全复制国美的经营管理模式,但很多经验可以借鉴,而且国美近千家的门店和网络资源,都将得以整合利用。EIFM成功后,不排除在各地推广。”周东权表示。
EIFM模式的可复制性也让黄光裕将旗下地产项目打包上市变成一种可能。实际上从该项目立项开始,关于黄光裕试图将这一模式整合后,打包在香港上市的传闻就没有停止过。
从该项目运作方的变化也能看出些端倪。最初的“鹏润国际时尚中心”项目是由国美置业来运作,拿下该项目的建设用地也是由国美置业于2005年4月摘得。在国美置业运作过程中,这个位于丰台的项目案名从“国美商都”到“鹏润时代广场”几易其稿。
此后,国美置业高层的屡屡变动致使项目被搁置。2006年底,鹏润地产接过“鹏润国际时尚中心”项目,并替国美置业交清当时拿地的8.05亿元,包括出让金约2.5亿元和补偿金约5.5亿元。此外,为取得发证函,鹏润地产又交了土地补偿金8000万元,并最终拿到了土地证。
事实上,案名不断变更的背后是项目定位的变更。《财经时报》了解到,在定位于国际时尚交易中心后,黄光裕的地产业务格局也发生了根本变化,国美地产和国美置业两个公司分别降格为项目公司,所有地产业务都并入鹏润地产。
知情人士表示,通过鹏润地产统一操作这种时尚地产模式,不仅方便管理,在日后上市时,无论是土地储备量,还是盈利指标等方面都将避免很多繁琐的手续。
截至记者出稿前,有消息称黄光裕在天津耗资80亿元、面积达到280万平方米的地块即将得手。这很有可能是其另一个EIFM项目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