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0年手机单向收费问题被公开提出,到北京手机双向收费开始松动,总共用了7年时间。然而,这块坚冰一旦松动,瓦解的就异常迅速。
从含蓄的准单向收费到彻底的单向收费,半年时间,这个转变过程就已经悄然完成。而这种速度的变化,也正向停机保号费、漫游费等其他手机资费领域转移。
不过,资费的下调并未如预期影响运营商的盈利。中国移动北京公司和北京联通两大运营商今年上半年的实际收入和利润均未降低。经过了这次尝试后,移动运营商们正在放开他们的手脚加速产业变革,并让这种变革的影响扩张到了整个电信业。
北京手机资费半年内加速下调
在被喻为“最后一块价格坚冰”的北京市场,今年2月8日上市的全球通“畅听99套餐”成为了单向收费改革的先驱。实际上,早在去年年底,坊间就曾传言全球通单向收费套餐将于元旦后亮相北京,中国移动北京公司当时仅表示,相关方案已经报批,但没有具体的推行时间表。
全球通“畅听99套餐”共分99元、139元、199元、299元四档,申请新套餐并不需要交纳50元的月租费,用户每月仅花99元即可享受到单向收费。除了本地接听免费外,各种新套餐还降低了本地拨打电话的费用,几乎相当于本地拨打电话的价格。
全球通“畅听99套餐”的亮相,带动了北京地区手机资费下调的步伐(见背景链接)。此后,中国移动北京公司相继推出了面向神州行和动感地带的单向收费套餐,实现了旗下所有品牌的单向收费。另一家移动运营商北京联通,也针对旗下子品牌迅速推出多个系列的单向收费套餐。
在本地通话费大幅下调之后,手机漫游费又成为了相关主管部门“动刀”的对象。信产部经济调节与通信清算司曾表示,随着运营商市场竞争的加剧,手机本地通话资费水平已经出现了明显下降,国内漫游费和本地市话的差距正逐渐拉大,虽然运营商通过套餐等形式进行了降价,但国内漫游费的总体降幅仍不明显。因此,信产部和发改委将计划在今年年内对手机国内漫游通话费的上限标准进行下调。
有了信产部的政策支持,移动运营商在下调漫游费上屡有动作。今年3月中旬,北京联通宣布推出无月租的世界风“商旅计划”,漫游费和长途费的变相取消是其最大的卖点。申请新方案之后,除了港澳台地区,用户只要在国内通话,漫游费、国内长途费、本地通话费三费合一,每分钟最低仅为0.25元,比标准资费低了80%左右。此前,用户在外地拨打电话除了收取0.6元/分钟的漫游费,还需交纳0.7元/分钟的长途费,综合下来高达1.3元。
一个月后,“畅游08全球通商旅计划”正式亮相,同样实现了市话、长途和漫游的三费合一。用户只要完成规定的月最低消费额,在港澳台除外的全国范围内拨打和接听电话,将实行统一的收费标准,每分钟最低仅0.25元,最高为0.4元,在北京地区则为接听免费。此前,北京全球通用户在漫游状态下拨打国内长途为每分钟1.3元。
今年5月,信产部正式启动其对手机漫游费价格上限的评估程序。从5月8日到5月31日,总计有29550名手机用户参与了其关于手机国内漫游费上限的网上调查,其中63.77%的用户认为,手机国内漫游通话费和本地通话费标准应当相同。根据信产部的时间表,今年下半年为制定调整方案阶段,新的国内漫游费上限则将在年前出台。
手机服务费进入下调范围
所谓手机停机保号费,是指用户暂时不使用某个手机号码、但又想保留这一号码所需支付的费用。此前全国各地电信运营商收取手机停机保号费的情况比较混乱,部分地方的上限为20元,部分地方的上限却在10元以下。
部分用户认为,既然手机号码在停机期间没有使用,就没有必要交纳任何费用。对此,信产部相关人士表示,手机号码实际上也是一种不可再生的有限资源。如果用户申请了停机保号业务,尽管其没有产生任何通信成本,但却占用了相应的号码,不利于号码资源的循环使用,因此有必要为此交纳一定的费用。
面对用户降低手机停机保号费用的呼声,信产部和发改委宣布,从7月1日起,用户使用停机保号业务的费用上限将从20元/号/月降低至5元/号/月,降幅高达75%。按照规定,手机停机保号业务资费的具体标准将由各省级电信运营商报当地通信管理局和同级价格主管部门备案后执行。新上限标准执行以后,附加在手机上的其他业务在停机保号期间不得再收取费用。业内人士指出,信产部仅对这一费用实行上限管理,运营商完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降低该业务的具体执行价格,此举有利于防止高收费现象的发生。
此前,中国移动北京公司的停机保号业务主要针对全球通客户,原收费标准为20元/号/月,但该公司早已推出每半年收费30元的停机保号套餐,折合下来为5元/号/月,与新标准上限持平。
信产部力挺手机单向收费
近几年来,信产部先后下发了《关于调整部分电信业务资费管理方式的通知》、《关于保障移动电话用户资费方案选择权的通知》等文件。政策的相继出台,为单向收费的破冰提供了保障。除了资费水平较高的北京地区,手机单向收费改革在其他各地的试点早已相继展开。
在今年年初的北京两会上,北京市通信管理局市场监管处副处长魏健表示,将鼓励本地运营商实行手机单向收费,具体举措仍视运营商推出进度而定。信产部副部长奚国华此前同样表示,今年将进一步推进电信资费改革,其中鼓励移动运营商推进手机单向收费将是其工作重点。记者获悉,相关部门将在今年研究制定资费上限管理评估方案和程序,并推进电信资费“不管下限、只管上限”式的管理。在这样的资费管理模式下,政府部门将制定电信资费的最高定价,最终价格则由运营商视具体市场情况而定。
按照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价格室主任王学庆的表态,为推动运营商全面落实单向收费措施,发改委和信产部准备采取包括明确时间表和不批复非单向收费套餐两大措施。此举意味着,移动运营商再提出资费方案,不是单向收费的将不予批准。
套餐式改革引发争议
通过多种套餐的不断上市,满足不同用户的多种需求,并降低用户拨打电话的费用,这种套餐的方式曾经是国内手机资费改革的最大看点。但套餐过多、计算复杂,且在宣传过程中夸大优惠幅度,模糊资费构成和使用条件,致使用户在此方面的投诉不断增多,这种套餐式的改革由此引发了很大争议。
北京市消协曾指出,各种套餐表面上看起来优惠,但是由于使用条件的限制,只能使部分消费者得到优惠,绝大部分的消费者则被排除在外。由此可见,各种各样的套餐制度实际上是电信企业的促销手段,并不能彻底解决电信服务的高资费问题。电信专家阚凯力则认为,降价是通过套餐形式体现的,这让消费者用起来非常不方便,运营商不直接降话费而是通过套餐的形式,其实是做“钓鱼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