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名牌产品”自2001年开始评选以来没有一个保健品入选过,而一些众人皆知的影响健康的食品比如烟、酒都登顶“中国名牌”。于是保健品缺位中国名牌成了一桩的怪事。中国保健品到底缺什么?中国保健品距中国名牌到底有多远?随着行业龙头产业的发展壮大以及国外保健品进入中国市场并获得可观的市场份额,争创中国名牌已迫在眉睫。绿A在战略转型时首先提出了冲击“中国名牌”的目标,举起中国保健品向中国名牌进军的大旗。这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保健品缘何缺位中国名牌
朝阳产业面临长期尴尬
绿A十年磨一剑欲打破保健食品无中国名牌怪圈
中国保健品没能进入中国品牌,这无疑是中国保健品行业的一大遗憾,也是中国经济现象的一件怪事。中国保健品协会副秘书长贾亚光认为:“保健品没能进入中国品牌,关键问题在于行业标准的缺失”。近些年一些保健品的夸大宣传和质量问题影响了消费者的信任度。对此绿A总经理杨志红女士有独特的看法。她认为一部分企业的夸大宣传以及经营上的不正当手段,对整个行业造成极大影响。保健品行业科技以及业内优势——企业颇具规模的现代生产条件和质量认证被忽略。但事实上也有一些企业投入巨资,成立研发机构,产品机理论证十分清晰,并经过国家主管部门严格审批上市。如果因部分企业的诚信问题而让中国保健品变成一个被遗弃的孤儿,阻隔在中国名牌之外,这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十年来绿A潜心专研孜孜以求,从专业、质量、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品牌建设、市场开拓等方面默默积累。在绿A十周年战略转型时吹响了进军中国名牌的号角,决定让保健品在中国名牌占有一席之地,意欲改写保健品缺位中国名牌的历史。
中国保健品离中国名牌有多远
绿A四招能否入围
由于中国保健品是在传统中医理论背景下起步的。从原料到制作工艺都难以有确切统一的标准,很多保健品只要在配料上稍作改变就是新品。这导致保健品缺乏行业标准,也是制约中国保健品缺位中国名牌的一个关键。
《中国名牌产品“十一五”重点培育指导目录》中列入培育规划的中国名牌产品,均倾向于“有核心技术且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能保障健康安全、满足人民生活需要的产品”。绿A作为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企业,10年来一直走产、学、研一体化的发展之路。绿A在以下几个方面优势明显。
一、绿A拥有天然稀缺的原生资源。早在1997年绿A就斥资4.8亿元建成了中国唯一世界最大的原生螺旋藻基地,年产藻粉1000吨,占世界天然螺旋藻产量的50%。成为世界最大的天然螺旋藻藻粉供应商。
二、绿A在科研方面领先世界。螺旋藻研究绿A已达到了多肽、多糖分子水平,领先世界。在四年前绿A跻身世界螺旋藻三强,与日本的DIC和美国Cynotech并称世界螺旋藻三巨头。今年绿A还成为了中国首家实现红球藻产业化的企业,打破了美日长达13年的红球藻国际垄断,并凭借此一跃成为国际微藻研究中心。绿A实现了严格的生产规范,在建厂伊始就聘请专家进行指导。通过了ISO900质量体系和GMP认证,产品质量得到了完全保障。
三、绿A产品质量在国内同类产品中明显处于领先地位。早在1997年绿A就一次性获得国家卫生部批准同时具有抗疲劳、耐缺氧、免疫调节、调节血脂、抑制肿瘤五大保健功能,顾客满意度也较高。绿A在国内外畅销十年,赢得了消费者的信赖,在全国127个城市有销售,100个城市有专卖店。绿A十年积累了120多万长期稳定的会员;顾客忠诚度高达95%,并保持十年0投诉率;在同类产品中绿A以80%的市场占有率稳居螺旋藻行业榜首。十年的市场验证,绿A是安全有效的,是符合消费者需求的健康产品。
四、创新的绿A模式。著名品牌营销专家、中国名牌杂志社总编顾环宇说:“一个制造类企业,除了产品过硬外,要打造过硬的品牌,还需要自己的一套模式。”十年的发展,绿A探寻出适合自己也顺应中国保健品市场潮流的模式,即“绿A模式”。绿A“双轨制”开创了保健品专卖店直销和终端并举的渠道建立模式,一方面按照所有保健品的做法进渠道销售,另一方面自己搞专营店,直面消费者,这是绿A诚信的体现。绿A不断完善升级专卖店,创新性地将家电售后服务理念引进保健品销售行业,坚持做消费者背离研究,致力打造保健品行业的4S店,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这也代表着未来保健食品企业的发展模式。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