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大白兔”难觅踪影
菲食品药品局日前专门签发公告,列出检测结果、产品和企业名称,建议消费者不要购买“进口大白兔”,同时责令经销商在15日内将所列食品撤下货架,直到确有证据表明其对消费者身体无害。菲各主要报纸和国际媒体随之援引报道,使这个难以证伪的消息迅速蔓延。此后,菲两大电视台每天跟踪报道此事,还反复援引以往报道中列举的中国其他食品质量问题。
“大白兔”奶糖在菲律宾消费者中的知名度毫不逊色于中国国内,这个品牌也是很多菲律宾人童年记忆的一部分。在GMA电视新闻网的论坛上,相当多的网民表示,对于酷爱糖果的菲律宾人来说,当局的化验报告令人伤心:食品质量问题是否由来已久?
菲律宾“本地大白兔”的厂商对此也措手不及。“大白兔”奶糖的菲律宾经销商——庄万益公司(Cheng Ban Yek & Co.)总经理雷纳多·坎波亚在事发后,一直作为中间人与菲当局交涉,但是坎波亚告诉《国际先驱导报》,菲律宾当局既不向其出具样品检测报告,也不提供任何答辩渠道。迄今为止,该公司得到的惟一官方文件就是禁令:“大白兔”奶糖必须停止销售。“除了服从和祈祷,现在没有别的选择。”坎波亚说。
之后,菲律宾公众也在第一时间看到了上海方面对“大白兔”奶糖进行了重新检测和新闻发布的消息。然而,禁令后的僵局仍未打破。不到一周时间,“大白兔”奶糖确实从马尼拉各大超市和食品店的货架上消失了。而除冠生园外,禁令涉及的另外三家中国食品企业尚未做出反应。菲食品药品局称,为了加强执法力度,他们与警方和海关已协同一致,卡住所有流通环节。
当局拒绝向中国使馆提供检测报告
菲食品药品局副局长拉莫斯是本次检测的主管官员。他对菲媒体说,食品药品局在本部门化验室里对中国进口食品的检测已进行了近两个月,他们将对全部登记在册的861种中国进口食品进行普测,准备随时单方面向媒体宣布第二批黑名单。
由于菲方发布检测公告前后均未向中方进行通报,中国驻菲使馆商务处代表得知后立刻与菲食品药品局进行交涉,但对方直到7月20日才同意会见。面对中方交涉,副局长拉莫斯仍然以维护消费者身体健康和“事出紧急”为名义,坚持菲方主张。
检测样品的具体收集地点是关键,如果证实“问题奶糖”属于假冒“大白兔”,形势将大为好转。但拉莫斯对此不予回答,并拒绝中国使馆商务处代表带回部分样品。他表示,即使样品是假冒产品,菲方也没法鉴别,只能按照包装信息公示。同时,他并未介绍任何复检程序。
至于向中方出具检测资料,拉莫斯则以受权有限为由推脱。
事发后,冠生园曾委托国际公认机构SGS检测了正品“大白兔”奶糖。这份结论为“产品不含甲醛”的化验报告副本也被转交给了拉莫斯,可是对方不予回应。拉莫斯强调的是,为了本国食品安全,该部门特意用一个月时间赶制了厚达300页的食品化验标准,而检测中国进口食品的化验室均采用美国设备和美国技术标准。
经《国际先驱导报》查证,该实验室是由食品药品局自己设立的,并非独立检测机构。由菲食品药品局认可的第三方食品化验室多达十几家,这次却专门指定本部门化验室亲自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