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呼和浩特市经济呈加速发展的态势。200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按可比口径计算将实现800亿元,财政总收入比2000年的20.45亿元翻了两番,达到81.8亿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2500元和4600元。
这些成就的取得与内蒙古自治区众多知名大企业的崛起时分不开的。伊利就是呼市众多中流砥柱之一。
在积极纳税、打造富足内蒙、弘扬草原文化、带动产业升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方面伊利均做出了巨大贡献。它时刻不忘自己是内蒙人、草原人、中国人,为创造辉煌闪耀的内蒙品牌、草原品牌、中国品牌而努力,在乳品行业领导者的位置上奋力前行,使企业、行业和地区共同发展。
——写于建区60年之际
2007年对伊利来说是个值得纪念的时间点,日前发布的财报显示:截至2006年伊利集团已累计纳税60亿元,相当于伊利现有的总资产规模。这也就意味着,通过上缴税金,伊利集团已经向国家又上交了一个“伊利”。同时,伊利的崛起,有效的带动了西部经济的发展:近十几年来伊利为了解决农民养牛资金困难的问题,累计发放奶款200多亿元,以滚动的方式累计向农户发放购牛款近20亿元。而仅仅用于防疫工作补贴和疫病防治,伊利就一次性投入2000多万元设立了风险基金,补偿奶农在养牛过程中的意外损失,从而解除奶农的后顾之忧,带动了五百万奶农致富。
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伊利精神
日前,在内蒙第十六个“税收宣传月”活动启动仪式暨内蒙古自治区A级信用纳税人表彰大会上,伊利集团作为中国乳品企业的领导者,因其诚信纳税,积极履行企业公民行为,被内蒙古自治区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共同评定为“A级信用纳税人”。2006年,伊利纳税为10.32亿元,比行业第二名高出近8亿元。
据了解,虽然此次评选共选出229个荣誉单位,但伊利集团是唯一一家获此殊荣的乳品企业。相信在伊利的带领下,呼市将涌现出更多的优秀纳税乳品企业。
随着十届全国人大审核通过的“新税法五年过渡期”开始实行,两税合一将成为必然。但在这个长达5年的进程中,按2006年的缴税额推算,伊利还将上缴50个亿的税收,这肯定会影响伊利的发展速度,影响伊利的销量和收入,可能就会有其他企业在收入上超过伊利。
但对此,伊利的态度却非常明确:内蒙古是伊利的发源地,没有区内政府的扶持、没有百万奶农的力顶、没有“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丽草原,伊利是无法打造其乳业航母。因此,在伊利的观念中,奉献和利润共存,企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发展密切相连。伊利人将自己比作内蒙古草原一头最最普通的奶牛,在伊利的心目中,永远要用奶来回报草原人民!
正是由于伊利敏锐的意识到企业与其生存的大环境共同成长的重要性,伊利集团得到了众多奶农的拥护,得到了区内政府的高度评价和支持,可以说,没有伊利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伊利是决不可能成为世界乳品市场上的实力新星的。
撬动产业升级经济支柱的行业影响力
这是个一出生便风华正茂的企业,自1993年2月18日,经呼和浩特市体改委批准正式成立“内蒙古伊利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从此,伊利的名字在中国乳品市场舞台上成为领舞者。1996年3月,伊利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成为国内首家上市的乳制品生产企业。连续两次入围“中国企业500强”,连续5次入选“中证•亚商中国最具发展潜力上市公司50强”,国家520家重点工业企业和国家首批确定的全国151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之一。
这些成就的取得与伊利自身定位是分不开的,它把自己当作拓荒者,在没有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从实践中摸索前进。产业发展的各个方面伊利都走在了同行之先,并为其他企业提供了有效可行的生产、研发等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