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源基地是乳业生产的第一车间,多年来伊利集团在奶源基地四步走的创新建设上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与内蒙土左旗政府签约,建立由奶牛养殖户、政府职能部门、奶站经营者等组成的奶牛合作社的模式是目前为止最为先进的中国奶源基地建设模式。伊利在此方面每走一步都会被同行企业所效仿,现在整个乳业的奶源基地模式几乎是伊利一手创建的。
2007年3月26日,“伊利金典有机奶”在俄罗斯中国国家展上高调亮相,受到俄总统普京和俄罗斯媒体的广泛赞誉,为中国和内蒙企业赢得了极大的荣誉。4月,“伊利营养舒化奶”在全球首届乳业大会上,战胜全球16个国家(欧美12个国家)90种参评产品,获得评委会“最佳创新液态奶产品高度推荐奖”,这是中国乳制品第一次在国外获奖,实现了中国乳业创新的历史性突破。
然而,对伊利来说,这些都仅仅是表面现象,如伊利董事长潘刚所说的:“伊利希望能够把牛奶从奢侈营养品变成日常消费品,能够改变中国人的饮奶习惯,现在伊利可以非常自豪的说:我们做到了!”正是被如此平凡然而伟大的理想所推动着,伊利将乳品行业的发展责任扛在自己的肩头,正是这造福全国十三亿人口的愿望,将伊利推向乳品行业发展的风口浪尖成为行业的掌舵者。使得伊利在身为地区经济支柱的同时不断促进行业的良性发展。
让“文化影响力”成为名片
生于斯,长于斯的伊利,草原文化早已经深深的植入了他的内核,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弘扬草原文化、推动呼市精神文明的发展一直是伊利积极承担的社会责任。随着伊利品牌影响力的扩大,以及成为北京2008年唯一一家为奥运会提供乳制品的企业,伊利已经将这种融入骨髓的精神传播到每一个角落。
从2000年开始,伊利便每年出资500万元联姻昭君文化节。呼市素有“召城”之美称,民间俗语云:“七大召、八小召、七十二个免名召”,意思是说古城召庙之多,如珍珠撒落,人们只知其多却难以尽述其名,各族人民不同的宗教信仰,构成了呼市瑰丽的“召庙文化”。
为此,伊利鼎力支持大昭寺改造、昭君博物院修建等工程,仅06年就投入500万元用于昭君庙的修葺。目前,昭君文化节影响越来越深远,它已经成为最受自治区人民欢迎和期待的精神大餐,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象征,更重要的是昭君文化节日益成为呼和浩特发展形象的一张重要名片。在近期举办的第七届昭君文化节上,伊利获得了表彰会上唯一的“最佳支持单位市长特别奖”。这是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授予地方企业的最高荣誉。
伊利对文化的传扬也是其发扬人文奥运的表现之一。人文奥运和昭君文化恰恰有一系列共通点,都是民族文化、语言、商业贸易的交流;发动全球各民族广泛的参与,是传播人类文明、促进经济发展、加强世界各民族的交融和团结,维护和发展世界和平的宏伟事业。因此,昭君文化与与人文奥运的内在一致,是实现民族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相结合的契机,向全世界展示一种追求卓越、促进文明的激情。
让“领导者”精神成为一种主流
中国商界需要更多的“长跑者”而不是“短跑者”,中国商界也从不缺乏一夜之间就起来的企业成长明星,但正如《大败局》一书中所讲,中国企业历来就有容易失败的基因,中国经济界已经不再需要“一夜之间”的成长,而是更需要一种持续性成长和发展,这就需要一种比较优势,即包括品牌优势、产品优势、企业治理结构优势、企业家优势、影响力优势等在内的一种领导力优势。
之前早有专家指出:任何一个成熟的行业,企业竞争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一时的得失并不能左右企业长期的发展大势和竞争实力,如同伊利集团给自己的定位是长跑选手一样,伊利关注的并不是一时的得失,而是企业内功、实力的真实展现。同时,伊利带领地方的品牌一起参与到整个市场竞争中去,并不断以身作则,从产品、技术、市场、纳税、社会责任等各个层面去打造整体品牌影响力,这才是真正的领导者风范。
或许正是这样的理念和做派,伊利多年来才一直坚定地走着自己的路,并且宠辱不惊,保持着领导者气质和风范。也正是如此,在潘刚所带领下的伊利,才在整个乳制品行业中具有一种非凡的领导力,也正是这种领导力让潘刚和伊利显得如此大气和自信:突破百亿、牵手奥运、致力于行业领导者……这个崛起于内蒙古草原的企业,不仅有着草原一样广阔的胸怀,同时还有着天空一样高远的视野。伊利独特的行业“领导观”,让这个年轻的企业一而再、再而三地突破自我、创造奇迹,成就最优秀的中国乳业品牌。由此,不难预见,伊利集团还将率领草原品牌,以蓬勃的形象冲向国际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