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战略,对于许多老板来说,或多或少都能讲出一、二,实际上都是似是而非、模棱两可,没有根据自身的客观实际情况理性审慎的对待。相反倒是主观的随意性极强,而许多产品经营良好的企业呢?都是根据目标找方法。许多人都会明白目标制定不是拍拍脑袋,几个人凑在一起议一议就达成目标了,它需要把大量时间花在试图建立消费者需求程度上。要根据市场需求的时机与组成要素因时因地的予以调整。就象科特勒教授认为的那样,把重心放在建立市场需求的挑战上,意即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达到争取顾客、留住顾客、增加顾客的目的。当前,企业所处的产业环境和渠道格局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就拿零售终端来说,传统意义上的进销差价已远远支撑不了自身发展的需要,甚至连生存都危险。因此,就需要进行供应链的优化,加快产品创新和资金的周转,就象TCL与国美结成战略合作伙伴,标志着中国家电行业产业链开始从横向整合转向更深层次的纵向渗透一样,这将极大的提高双方经营中的运行效率。当然,前提是根据目前市场的需求日益呈现复杂化、集约化、规模化的状态下的互补式双赢行为,首先是要目标明朗清晰。
说起资源,也许每家企业都会津津乐道的谈起什么整合之道,也了解中国制造应该转变成中国创造,甚至对什么产业升级、业务重组、管理优化等等说起来头头是道。遗憾的是,对整合的“度”、整合的“力”等方面尚缺乏自身的方向感和归宿感。其实,在蓝哥智洋国际行销顾问机构看来,有心想做好资源的整合和嫁接,首先要有开阔的视野、前瞻性的目光,应该超越单纯的产品和自身的企业文化背景,积极主动的来寻求双方文化上的兼容和彼此能力、优势上的互补,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现在,许多企业不知道市场营销的浪潮在经历过低价竞争、产品细分化、开发新产品、强化品牌建设、降低成本、多元化品牌扩张之后,下一步到底该怎么走。其实,自身发展完全可以通过结伴、结盟来实现。
说起创新,IBM大中华区董事长曾有这样一段论述:“未来5-10年,创新将是中国企业的关键词,CEO必须以变革的方式来面对未来,创新将是唯一出路,协作则是最便捷的路径。”毋庸置疑,在今天这样一个因信息技术而紧密、方便的互联世界中,全球市场、劳动力和产品都可以被整个世界共享,一切都有可能以最有效率和最低成本的方式实现。
的确如此。市场需求的变化,使得许多企业都在进行着系统的创新。就拿4A广告公司灵智精实来说,它现在强调自己是一家整合营销公司,为客户提供超越原先范畴的4D服务,即DRIVE(促销)、DATA(数据库营销)、DIRECT MARKETING(直复营销)和DIGITAL(数字化营销)。同样,做为蓝哥智洋营销咨询公司来说,根据变化了的市场,调配多种社会资源和人脉关系,把自身率先提出并多次成功实践的低成本营销根据客户的需求有针对性的开发了系统化的业务板块,整合全国性的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实力媒体、终端渠道等等为客户提供专业的实用实效服务,如品牌策划、营销咨询、管理培训、战略推广、宣传出版、新闻传播等等,更加强调服务的多样化和个性化。相反,可以看得见的现实是,随着消费者的群体消费行为从感性追逐逐步过渡到理性判断。如果一个企业不适时的进行创新,那就只能等来倒霉临头。
就拿今年倍受煎熬的医药行业来说,国家发改委出台了《医药行业十一五规划指导意见》,这是医药行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其中提出了六大任务:现代医药生物技术方面,应用高新生物技术推动医药产业优化升级;在中药现代化与天然药物方面,通过完善标准和规范化运作与国际接轨;在巩固原料药优势的基础上,加快创新药物和特色非专利药品的发展,改善出口结构;积极推动医疗器械的国产化;整合资源,组建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医药集团;保护环境与生态资源,坚持可持续发展。
在这个意见中,处处贯穿着创新的内涵。其实,不光是政府部门提出了自主创新的重要,企业除了技术和研发生产的保证外,营销上尤其要有新的创新。君不见现在市场上众多的产品脑白金、金六福酒、蒙牛等的成功,全依赖于营销技术的升级和创新,即使一度曾辉煌现在已没落的商务通、TCL手机等,当初也是靠出奇制胜。由此看出,不管任何行业,何种企业,之所以把市场做死,缺乏回旋余地,深层的原因是别人成功了,我就跟风、追随,亦步亦趋,企业经营方向不是跟着需求走,而是跟着别人路子跑,全然不顾别人所拥有的天时地利人和与自身客观条件不一样,满脑子就是别人成功了,我拿过来用,不仅省时省力还能规避风险,这实在是幼稚得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