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信息技术部,形成了一套健全的工作作风和机制,包括制度、考勤、总结和培训。无论什么时候,他对部内的工作都了然于心。安全处的段永红说:“他是我们信息技术部的设计者、建设者和探索者。他对银行业信息技术的发展如数家珍。”
他让大伙都放开手脚干,出了成绩算大家的,有了问题都是他来扛。“其实对年轻同志们来说,更多的不是给他们提拔,而是给他项目。他干的活多了,经验和见识多了,成长就快。” 在王云生的培养下,部里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全国优秀共青团员、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和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集体和个人获得行内行外的荣誉达59人次。
“工作狂”的人格魅力
“说起来惭愧,大家都说我是工作狂。其实我是在工作中找乐趣,比如干一个项目,做一个方案,能批下来,能按计划实现,自己就觉得很满足,不求别人的评价。我是自我陶醉型的。”
王云生说,他每年写完工作总结,自己看了都感动得掉眼泪,觉得亏欠家里,但一放下就又投入工作了。好在爱人十分理解他,因为她在大学教书,不用坐班,就腾出来更多的时间管家、管孩子。说到儿子,王云生神采飞扬:“我儿子学习比较好,我也不管他,给他空间让他自己发展,全靠他自觉。”因为太忙,偶尔有几个得来不易的空闲周末,王云生都用来陪儿子,以补偿自己的愧疚之心。
搞IT的经常加班,因此王云生特别注意员工的身体。每周五下班之后,王云生都带着部里的同事去体育馆打羽毛球、乒乓球、篮球,这已经成了一项不成文的规定。每年还会定期跟家属们聚一聚,以感谢他们的支持。“他们生活上有什么事都爱找我商量,买房子啦,生孩子啦,今年就有好几个人要抱上金猪宝宝喽。”
王云生在部里提出了“快乐工作、幸福生活”的口号。工作之余大家经常去钱柜唱歌,就是为了“乐呵乐呵”。段永红还悄悄透露,王总最爱唱刘德华的歌,还有莫文蔚、孟庭苇,“除了S.H.E.他什么都能唱。”
王云生在金融界、IT圈里交友甚广,这源于他的不计私利和随和的个性。每个项目里都能交到新朋友,这么多年下来和他们积累了深厚的友情。每每见面,他们还一起回顾往昔,那些都是十多年,甚至二十年前的事了。王云生对这点特别自豪,能在工作中交到很多真朋友,得意的时候互相提点,失意了也能记着彼此。
在跟厂商接触的过程中,王云生从未把他们当作是甲乙方的关系,这使得供货商和他在项目合作完之后,还建立了很深的私交。现在还经常有公司来找王云生,都不是谈合作,而是向他咨询引进的产品是否有销路,如何打开销路。
大学里搞论坛,学生找到王云生,说,王老师,我们在学校接触社会少,您来给我们讲讲课吧。王云生就去了,一分钱也不要,“学生能有什么钱呢”。联想集团金融部搞全国培训,也来找王云生,因为信息化的20年他都经历过,所以听课的反响很好。联想金融部跟他关系特别好,其实他们倒真的很少买联想的机器,不是甲乙方的供货关系。
他们都知道王云生的喜好,即便是要感谢他,也是在路边的夜市来上,20块钱的烤肉就能把他打发了。
专辟出来的一隅,盛放信息科技部的荣誉和员工的心血结晶
有意栽培了一批精兵强将
记者手记
作为一名刚入职的新记者,这是我第一次独自出外采访CIO,采访之前我始终心存忐忑。会不会冷场?会不会被轻视?会不会被忽悠?当时,再多的准备都不足以平息我的不安。
为了尽快打开话题,一开始我就不打自招,承认了自己的稚嫩。意料之外的是,我没有丝毫的紧张,王总相当配合,采访进行得异常顺利。并不像预想中那样,会是一场失败的采访,给日后留下阴影。
采访之后的第二天,我打开邮箱准备给王总写一封感谢信,不期然看到了他的邮件,他竟然先给我发来了问候信。他说希望给我的第一次采访留下深刻印象,还对我采访的不足之处提出建议,供我参考改进。更重要的是,他生怕我们的话题太过宽泛,我无从下笔,还帮我提炼出了他的谈话要点,非常详细。那一刹那,我的眼泪几乎夺眶而出。他无法想象,这封邮件会对一名新记者的职业生涯带来怎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