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智伟业策划专家
品牌策划管理专家
闽南企业管理网
闽南企业管理网
 品牌总网 >> 新闻中心 >> 品牌新观察

柯达转型艰难完成,乐凯股改迟迟未定


[ 黄懿 南方都市报    更新时间:2007/5/31  ]    ★★★

    2007年5月28日,柯达在中国的合资伙伴乐凯(S乐凯600135)再次发布关于股改的风险报告,称由于柯达方面的原因,公司悬而未决的股权分置改革一直未能进行。当年引以为豪的整合中国传统胶卷行业的投资,如今已经已成为柯达食之无味的鸡肋,对乐凯股改的反对也正反映了柯达在数码时代的尴尬和无奈。

    今年初,柯达宣布终于在连续8个季度亏损后首次实现了盈利,这个在传统影像时代以“黄盒子”(胶卷)名满天下的巨人,两年以来首次在数码转型中得到了喘一口气的机会。然而展望未来,经过三年来“断臂”、“割肉”式的调整,核心业务的行业竞争激烈,对转型即将完成的柯达来说,前景似乎仍不太明朗。

    今年1月,柯达再宣布了一向影响更重大的业务结构调整,将旗下医疗集团以25.5亿美元的价格向Onex公司出售,实现集中投资方向和提高财务灵活性的战略意图。与胶卷、数码相机等业务的调整不同,被整体出售的医疗影像业务是柯达的四大支柱之一,2006年的销售额近25亿美元、利润2.78亿美元,堪称柯达利润最高、业绩最优良的业务,其也在这项业务上也拥有相当重要的市场地位和知识产权资产。5月,柯达针对在中国的传统业务做出重组,宣布将关闭其中国厦门海沧工厂的胶卷生产线,并将这个传统胶卷工厂改造成为数码图文影像业务的工厂继续生产。

    经过3年的调整,柯达表示,转型进入2007年已接近尾声,柯达将在年内焕然一新、成为一家在数码市场中的新影像公司。

    也许是“船大难调头”、也许是传统基础与思维过于“牢固”,与富士、柯尼卡美能达这两个老对手相比,柯达的转型脚步显得慢许多,也似乎不如对手迈的脚步那般沉稳,关于未来的发展,也呈现着更多的不确定性。

    柯达“断腕”

    乐凯股改迟迟未定

    (乐凯股改进程受阻,最关键的原因在于作为股东之一的柯达不愿继续在乐凯身上增加投资。业内人士分析,由于传统胶卷行业的下滑远远超过柯达预期,入资乐凯不能不说是一笔失败的投资。此前柯达也已经意识到并停止投资建设生产线,甚至希望从乐凯抽身而出;如今股改对价,需要柯达再为这笔失败的投资追加资金,显然让其难以接受。)

    2007年5月28日以前,S乐凯(600135)隔几个星期就会发布一份《关于股权分置改革进展的风险提示公告》。其5月21日发布的公告称,目前乐凯未能进行股改的原因是乐凯集团与柯达公司合作的建设先进乳剂生产线项目(亦称AEC项目)尚未全面完工,依据合同约定乐凯向柯达公司转让公司股份总额7%的股权尚未实施,另外更重要的是,双方在对价方式上存在异议。

    受到传统影像产业萎缩而近况不佳的乐凯对股改有迫切的需求,股改可助其增加流通资金、增加重组机会。如今的股改进程受阻,最关键的原因在于作为股东之一的柯达不愿继续在乐凯身上增加投资。

    2003年,柯达与乐凯达成合作协议,柯达以合计1亿美元左右的各种投资,收购乐凯胶片20%的股权,并协助乐凯进行业务改造和提升。根据双方的合作协议,乐凯的20%股份被分为两部分售予柯达,柯达先以4500美元购得其中的13%股权(每股约人民币8.3元);另外的7%股权以换取的形式获得,到2006年4月,当柯达为乐凯建设的生产线完成交付,柯达(中国)股份有限公司将以其持有的保定乐凯新型材料有限公司98.84%股权的代价,换取剩下的7%乐凯股权。

    当时柯达对这笔“双赢”的投资可谓相当自豪:乐凯获得外资巨头的技术和资金的支持、赢得到了新的发展机会,柯达更借助合资将竞争对手富士等挡在了中国的感光胶卷行业外、赢得了垄断大部分市场的机会。

    然而,由于市场变化过快,2004年开始,柯达不得已在中国全面向数码转型、收缩传统业务,也停止了对传统感光行业的投资。柯达这个在中国被称为得意之作的收购,如今却由于传统影像行业的迅速萎缩,伴随胶卷和相纸等业务成了柯达数码转型的包袱之一。

    如今过了合同约定的2006年4月期限超过一年,乐凯向柯达公司转让的7%的股权却未实施,且一再延搁。乐凯方面解释,原因在于相关项目的生产线得不到柯达的资金投入而未能完工。

    据乐凯的一位内部人士透露,双方在股改对价上存在很大分歧,一直僵持不下,柯达方面的态度是不愿意支付对价,乐凯方面虽有股改的迫切需求,但大股东、乐凯集团的实际控制人国资委则坚持不垫付对价。

    针对日前乐凯公告的股改风险提示,记者再次采访了乐凯董事会秘书李建新,其表示乐凯方面十分希望尽快实施股改,但目前股改进程没有时间表。当记者问及乐凯与柯达的分歧较大如何解决时,李建新反应甚大地表示“你应该去问他们怎么解决!”之后便表示不再接受采访,匆匆挂掉电话。

    对于乐凯股改问题,柯达全球副总裁、北亚区主席兼总裁叶莺曾在去年9月向媒体表示,当年完全没有预料到今天的柯达股改,柯达当年提出收购时,100%股份全部是非流通股,双方签署的22个合同全部是基于非流通股的。

    “如果乐凯进行股改,所有合作的基础都变了。”叶莺当时称,“柯达退出乐凯或者不退出乐凯都有可能,但是肯定不会收购乐凯。”从其当时的表态看来,柯达已有意从中抽身,再对乐凯这笔投资追加资金的可能性非常渺茫。

    上海隆瑞投资顾问的分析师尹中余评价到,由于传统胶卷行业的下滑远远超过柯达的预期,入资乐凯不能不说是一笔失败的投资,此前柯达也已经意识到并停止投资建设生产线,甚至希望从乐凯抽身而出;如今股改对价,需要柯达再为这笔失败的投资追加资金,显然让其难以接受。

    海通证券一位资深证券分析师则认为,由于去年和今年中国股市走势强劲,如今乐凯在股票市场增长数倍,价格升至17元左右,即使相比当年柯达每股8.30元的收购价格也有近1倍的增长,柯达不应再犹豫而错过股改时机。“从目前中国股市走势以及股票投资的角度来看,如果按主流的10送3的对价方式估算,柯达需要对股改对价做出数千万美元的投入,但是待股改成功、禁售期过后,其持有20%的非流通股便可以出售套现,到时将会获得数倍于当初的收益。柯达也可以达成心愿,从传统影像行业中顺利撤出。”

    也有接近柯达的业内人士透露,其实柯达中国方面也正在犹豫,而且对目前的情况很无奈。一方面他们也有从总部争取资金,尽快完成股改、回收投资获得收益的想法,另一方面外资企业与中国的文化法律体系不同、对中国股改的不理解,加上柯达正极力向数码转型,得到总部同意的难度十分大。

    断臂割肉式转型艰难完成

    (2005年7月,在新任CEO彭安东的带领下,柯达宣布大幅增加裁员力度,对公司的主营业务进行“手术”。医疗影像集团被出售,消费数码影像集团大量收缩传统产品的生产,并将数码相机业务制造外包。经过一系列“割肉自救”式的重组和调整,柯达成功地把业务重心放在了数码领域,但重组调整也令其收入和利润骤减,元气大伤。)

    1998年-2003年,当柯达还沉醉在传统影像领域“独孤求败”之时,被数码时代的来临、传统业务的急剧萎缩打了个措手不及,业绩不断滑坡。从2004年1月开始,柯达宣布全面向数码领域转型,并针对数码转型不断地进行业务重组和结构调整,同时全球裁减1.5万个职位,重组费用高达34亿美元。

    然而柯达在改革了一年多后发现,传统观点根深蒂固的“老柯达人”难以带领公司在数码时代完成蜕变。于是在2005年5月,柯达董事会将彭安东推上CEO的位子,在这位来自惠普的“强势改革者”的带领下,柯达在2005年7月便宣布增加裁员人数10000人,总裁员高达2.5万人,还对公司的主营业务进行“手术”,开始了各种“壮士断臂”、“割肉自救”式的重组和调整。

    2005年8月,上任不久的CEO彭安东宣布,为了应对市场对民用胶卷和相纸需求的急速下降,柯达将采取行动以整合全球生产运营,真正拉开了柯达业务彻底重组的大幕。主要措施包括,整合北美市场的彩色相纸生产,涉及包括位于科罗拉多州以及英国的工厂;缩减中国厦门工厂的民用胶卷、相纸及一次性相机产量。

    2006年8月,柯达宣布对重头数码业务进行调整,将数码相机的设计、生产、物流等制造环节分拆出售给著名电子制造商伟创力,仅保留高端研发与销售的环节。根据协议,柯达将分拆其全部数码相机制造所需业务给伟创力,包括装配、生产和测试,自己则将继续掌管其高级别领域的系统设计。对此柯达解释称,分拆数码相机制造业务旨在进一步提高消费数码业务运营模式中数码产品利润率和效率,也可以集中精力专注于高级研发以及那些能带来最大的差异化竞争优势的业务领域。

    2007年1月,柯达再宣布了一向影响更重大的业务结构调整,将旗下医疗集团以25.5亿美元的价格向Onex公司出售,实现集中投资方向和提高财务灵活性的战略意图。与胶卷、数码相机等业务的调整不同,被整体出售的医疗影像业务是柯达的四大支柱之一,2006年的销售额近25亿美元、利润2.78亿美元,堪称柯达利润最高、业绩最优良的业务,其也在这项业务上也拥有相当重要的市场地位和知识产权资产。出售这项最优质的资产对柯达来说无疑是更惨烈的“壮士断臂”,尽管短期内通过交易获得了大量流动资金,提高了自身的财务灵活性,甚至可以将负债减少一半,扭亏进程大大加快;长远来说,柯达则永远损失了相当大而且相当稳定的一部分收入和利润。

    2007年5月,柯达针对在中国的传统业务做出重组,宣布将关闭其中国厦门海沧工厂的胶卷生产线,并将厂房土地、厂区公用设施等资产转让给厦门市土地开发总公司,以回租的方式,将这个传统胶卷工厂改造成为数码图文影像业务的工厂继续生产。成立于1998年的柯达厦门工厂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彩色胶卷生产线,也是柯达公司在亚洲最大的感光材料生产基地。柯达表示,厦门海沧厂区的资产重组,是柯达全球战略转型的一个组成部分。

1 2  下一页

上一篇 上一篇文章: 沃达丰在华出台新扩张计划
下一篇 下一篇文章: 微软新推名桌面触摸式电脑
发表评论】【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品牌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本网站(www.ppzw.com)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软件、程序、以及网页版式设计等均在网上搜集。 访问者可将本网站提供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网站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 本网站内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
※ 联系方式:品牌总网管理客户服务部 电话:0595-22501825
 图片资讯
1 2 3
财智品牌营销全攻略 品牌系统化与营销落地化
 社会动态
 视频推荐
 商机在线
 分类信息
 图片新闻频道
 招商加盟
 

版权所有: 品牌总网   闽ICP备16034782号-1 本网站法律顾问:郑明汉 律师

Copyright © PPZW.COM 2002-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QQ:383485670 加盟商在线QQ:

Email:qy@PPzw.com

闽公网安备 350521020002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