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全周期看,承接产品总计盈利1190万元,盈利率仅为1.84%
从东辉电子第一代液晶显示器件产品整个承接发展周期看,产品的销售量持续增长,销售规模也很大,但只有在承接发展期,存在较高的盈利率和盈利水平,而在承接初期以及承接成熟期,盈利水平均十分低下,在承接淘汰期出现巨额亏损。如果以整个发展周期来计算该类产品的收益,东辉电子第一代液晶显示器件仅带来1190万元的盈利,全周期盈利率仅为1.84%。整个承接发展周期的经济收益计算见表5:
表5:东辉电子整个承接周期的经济收益分析表
承接期间 |
销售收入(万元) |
成本构成(万元) |
实际盈利 (万元) |
盈利率 | |
承接初期 |
8000 |
销售成本 |
1500 |
376 |
4.7% |
常规成本 |
154 | ||||
初始投设备折旧 |
4000 | ||||
初始投资资本成本 |
1200 | ||||
学习成本 |
770 | ||||
承接发展期 |
12600 |
销售成本 |
4700 |
4267 |
33.9% |
常规成本 |
110 | ||||
初始投资设备折旧 |
2140 | ||||
初始投资资本成本 |
800 | ||||
追加投资设备折旧 |
450 | ||||
追加投资资本成本 |
133 | ||||
承接成熟期 |
38000 |
销售成本 |
26300 |
1020 |
2.68% |
常规成本 |
220 | ||||
初始投资设备折旧 |
3820 | ||||
初始投资资本成本 |
1800 | ||||
追加投资设备折旧 |
3640 | ||||
追加投资资本成本 |
1200 | ||||
淘汰期 |
6000 |
销售成本 |
5300 |
-4473 |
-74.55% |
常规成本 |
286 | ||||
4887 | |||||
全周期 |
64600 |
63410 |
1190 |
1.84% |
资料来源:上海复斯管理咨询公司
按照产品进行全周期的核算,可以看到东辉电子承接该类产品,虽然业务量很大,但实际盈利非常少,远低于一般行业的平均盈利水平。
7、“有量无利”是高技术产品承接生产企业自然法发展的必然结果
高技术产品首先在源产国渡过发展初期和成长期,在成长期后期,随着价格竞争加剧,源产国开始向低成本生产国家转移该技术产品的生产——这是高技术产品的一般生产规律。我国在许多高技术产品上都不是源产国,所以目前我国的高技术产品生产企业,除个别之外,都是在这种规律背景下存在着的企业,因此准确的说,我国的高技术产品生产企业实为“高技术产品承接生产企业”。
高技术产品的承接生产,有其特殊的“承接生产周期”:高技术产品承接初期、高技术产品承接发展期、高技术产品承接成熟期、高技术产品承接淘汰期,与承接周期相对应,高技术产品承接生产存在特殊的盈利规律,如同上述案例中揭示的那样:第一,高技术产品承接初期,初始投资规模大,学习成本高;第二,高技术产品承接发展期,产品进入高收益期,但持续时间很短;第三,高技术产品承接成熟期,价格竞争剧烈,产品盈利率持续走低;第四,高技术产品承接淘汰期,技术变化导致沉没成本巨大。
上述规律自动导致的是消极的结果,所以不能在规律作用性进行自然发展,而要采取积极的对策,在规律作用下趋利避害。我国的许多高技术产品生产企业,正是在特殊的承接生产周期和与此对应的特殊盈利规律作用下,缺乏积极的应对策略和有效方法,才普遍出现目前这样“有量无利”的现象。
根据上海复斯管理咨询公司为该类企业提供管理咨询服务经验,高技术产品承接生产企业若要走出“有量无利”状态,仅通过成本控制、目标管理等常规管理方法是无济于事的,必须从战略和经营领域入手,做好以下六方面的工作。第一,建立高技术产品承接生产周期监测模型,以便能正确判断个产品所在的承接生产周期和预测承接生产周期的阶段性变化,为决策和施行争取时间;第二,对承接产品生产阶段正确定位。承接企业宜将自身经营的产品期间定位为承接发展期,而在承接产品进入成熟期初期时,应有意识的进行产品生产转移,以规避未来的沉没成本;第三制订承接产品组合战略,保证企业现有的资源比较能够满足各类承接产品的发展需要,减少投资和学习成本,保证整个企业有较好的获利及获利的持续性;第四加强制造技术的学习,提高产品设计的标准化和模块化。这样可以有效降低生产过程中的材料浪费和废品,以及缩短二次开发的周期,降低试制开发等学习成本;第五注意资产投资的可积累性,尽可能延长设备的经济周期,降低沉没成本。企业在进行设备投资时,要考虑设备的兼容性和技术可改造性,尽可能提升资产投资的可积累性,延长设备的经济使用寿命;第五,建立客户管理与产品核算决策机制。这样有利于企业采取针对性的服务策略,包括客户选择、服务内容、谈判策略等,提高每个客户的贡献率,帮助企业进行合理的定价与销售决策,提高每个产品的盈利能力,同时,也有利于企业监测产品承接生产周期的变化,以便尽早作出有效经营决策。
作者:李利,管理学博士,上海复斯管理咨询公司高级合伙人。E-mail:futh@fut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