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脚走出来的天下
天才的骨子里还是骄傲的,甚至是傲慢的。2006年6月的浙商大会上,宗庆后让钱·金(《蓝海战略》作者)真正见识了天才的“傲慢与偏见”。那一次,也让记者记忆深刻,算是第一见识了这位饮料大佬的强势。当着钱·金的面,他一上来就直言不讳:“我没有看过这本书(《蓝海战略》),并不认可这个蓝海战略,我也看不到蓝海。”在与钱·金的对话中,他将对方的观点全部否定。他觉得,诸如此类的管理书籍不过是找个新角度把以前的东西又说一遍。对于咨询、顾问公司他也始终是怀疑和不屑的,对于达能亦是如此。
“合资之后,达能曾向娃哈哈派驻了一个市场策划、一个搞技术的人,都被我赶走了,因为我觉得他们完全不懂中国市场,所以就不甘心听任达能摆布。我记得很清楚,无论我要增加七条水生产线,还是上马非常可乐,达能都不同意。但我坚持投了,投下去还很正确,每年有40%~50%以上的增长,达能也就无话可说。” 确切地说, 宗庆后只相信自己近20年“用脚量地”的经验和直觉判断。“我一年有一半时间在外面跑市场,我相信我的个人市场感觉,这种感觉就是娃哈哈市场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达能与娃哈哈合资十年来,达能既没有参与管理,也没有能力管理。”达能收购乐百氏后经营不成功,更让宗庆后认定达能经营的低能。所以,即使作最坏的打算与达能决裂另立一个牌子,他也认为自己有信心再搞好一个品牌。
很多人并不怀疑宗庆后有这样的能力和精力,包括达能在内。这显然不是范易谋愿意看到的结果,他认为,最终甩手离开这个企业,创立新的牌子,跟原有企业竞争,影响原有企业的业务,并不是一个杰出的领导所为。但他不否认宗庆后是一个出色的经营者和成功的企业家。
在中国的企业家人群里,宗庆后被认为是最勤奋的一个。一年365天,有200天的时间在市场一线奔走、考察。2002年,宗庆后曾创下了12天跑遍大半个中国的纪录。1987年,42岁的宗庆后带领两名退休老师,依靠14万元借款,创办了娃哈哈公司的前身——杭州市上城区校办企业经销部。从那时候开始,他风里雨里骑着三轮车去送货;到今天,全国除了青海、西藏和宁夏以外,娃哈哈在全国各地都有厂,他依然不停地奔走于全国的市场一线,从生产、销售到消费人群,每一个环节他都了如指掌。可以说,娃哈哈全国的市场份额是靠他用脚丈量回来的。也因此,他赢得了娃哈哈集团上下的尊重。
接班传言
坊间流传一种说法,宗庆后正在为将来女儿宗馥莉的接班扫除一切障碍。譬如大面积地更换各地一些分公司总经理,以年轻人代替老人,因为年轻人比老年人听话 ,换听话的人,以建立宗馥莉自己的圈子。在业内人看来,在所有障碍中,最大的障碍是达能,老谋深算的达能恐怕不是年轻的宗馥莉可以对付得了的。为免达能最后掌控娃哈哈,宗庆后在退休之前想“踢走”与自己分食巨大经济利益而且虎视眈眈的达能。
当然,对于坊间流传的说法,宗庆后予以否认。他说他女儿对接班根本没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