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居京城之高,处江湖之远
走近北京的大街小巷,无论是商场超市,还是饭店餐馆,处处可见红星二锅头的身影。提起“红星”,京城百姓如数家珍,而对于全国消费者来说,同样并不陌生。因为红星尽管居京城之高,而产品却处江湖之远,凭借小瓶装和明显的“京味”赢得了消费者的心。
“红星”作为老字号品牌,能够保持长盛不衰,主要得益于两次历史机遇、实现了两次大的飞跃。红星的第一次飞跃产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国家放开名白酒价格,推动白酒行业较早地进入市场竞争。红星抓住时机,根据进军全国市场的需要,不断地进行改革调整,提出了市场定位、客户分类、价格分级的经营方针,成立了市场部加强对市场的调研;在保持清香型白酒传统优势的同时,开发出浓香型的“红星御酒”;通过借鸡生蛋等模式,千方百计扩大产销规模。“红星”的第二次飞跃始于2000年公司改制,在这个时期,红星加强了品牌建设,推出的青花、兰花红星和红星1949等高端产品,在红星已经具备了的全国化知名度基础上,为红星的品牌形象加了不少分。
金六福:史上最强买断品牌
占尽中国白酒第一福文化位置,金六福十年如一日在品牌建设上不遗余力,以福为核心的民俗文化为主线,以不断的营销创新为辅线,双管齐下,成为了白酒行业买断品牌之中的神话。
从1998年底起,金六福只用了短短3年时间,就做到新锐白酒第一的规模,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授予“跨世纪中国著名白酒品牌”。金六福自2004年底启动“春节回家·金六福酒”整合营销传播活动以来,该活动因其传播内容与手段自主创新,主题原创,受到广大受众的普遍关注与反响,并且直接对销售提升产生作用,已经多次获得行业内外各项营销大奖。
而事实上,每一个喜庆、祥和、幸福的时刻,每一次重大的庆祝活动,都可以看到金六福整合营销运动的身影。金六福也因此实现了销售业绩的三级跳:2004~2005年度销售同比增长40%;2005~2006年度再次增长35%,销售额已经突破20亿大关,进入中国白酒品牌销售前三名。金六福通过营销运动,在促进短期销售的同时,成功塑造了自己“福酒”的长期品牌形象,并因此获得了第四届“菲利普·科特勒营销案例奖”。
当全中国中档白酒被一个“福”字所包围之时,金六福似乎已冲到了顶峰,无愧于最具影响力品牌的名号。
洋河蓝色经典:老名酒创新典范
洋河蓝色经典一诞生,其海之蓝中庸的价格定位,加上有别于传统白酒的蓝色文化诉求,就为品牌注入了时代动感和人性回归,给人一种唯美得令人无法抗拒之惑,使洋河这个老名酒品牌宛如一条流动在消费者心中的蓝色之河,牵连起世间形形色色的情感之因。蓝色经典也因此被业内看作茅、五、剑、水井坊和国窖·1573之后,老名酒在中高端上成功创新且最引人注目的品牌。
事实上,洋河蓝色经典也不孚所望,2004年仅有6000多万元的销售额,2005年竟飓升至2亿多元,2006年则再上一台阶,销售额突破6亿元,并在成功夺回江苏高端白酒话语权之后,向省外市场扩张。在这个过程中,洋河蓝色经典创造性运用“消费者盘中盘”营销模式,不但超越了徽酒的“酒店终端盘中盘”,更为白酒行业的营销突围提供了一条新的路径。从这一点看,洋河蓝色经典无疑是一个具有超越价值的品牌,既超越了对手,也超越了洋河这个老名酒自身。
如今,随着洋河全面发力省外,洋河蓝色经典海之蓝上量,其268元、400元以上的天之蓝、梦之蓝也萌动着勃发的力量,其下一个竞争对手不仅仅是江苏白酒和徽派白酒,还有更大范围的众多白酒品牌,而其蓝色文化还将放射出怎样的光芒,值得期待。
五粮春:无为而治的领军者
作为五粮液的子品牌,五粮春以东方公主式的魅力征服了许多消费者,也因此一路“飘红”,以“名门之秀”的地位划破了中档白酒的格局,成为中档白酒领军品牌。
或许是因为背靠五粮液的强大品牌张力,五粮春没有在市场上做繁文缛节的“花拳秀腿”,而是以不断注入品牌活力为要旨,因此显得多少有些“含蓄”,这在竞争最为惨烈的中档白酒里可谓是一个“另类”。
但是,尽管不够张扬,在五粮液1+9+8品牌序列中,五粮春的销售业绩却一直遥遥领先,是五粮液集团“五”字头系列子品牌中表现最为稳健的一个。据了解,五粮春的经销商队伍很贴心,原因是渠道治理得好,经销商的利益回报也高,加之到位的市场支持,都使得经销商对五粮春充满信心。回味五粮春的岁月,2003年五粮液提价之时,五粮春采取了跟随的策略,始终保持着与五粮液同步前进,这次提价经历了漫长的蛰伏期,也检验了五粮春品牌运作的成功与否。从2006年的市场现状看,五粮春全面回暖,无疑为品牌的后续发展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古井贡:勇于创新敢于批判
作为徽酒阵营中惟一的“中国名酒”,古井贡为安徽白酒带来的,不仅是荣誉,也有方向。
1987年,国家四部委提出了白酒行业的“四个转变”,古井第一个吃螃蟹,率先在行业提出“降度降价”策略,尽管当时受到很多非议,但其却出奇制胜最终换来了白酒行业“探花”的位置。而古井的举动引发了行业大面积的效仿,纷纷推行“降度降价”,一时引领潮流。
上个世纪90年代,古井再度创造性地首推“陈酿”概念,成为今日年份白酒之风行的根源。
而在税收风波之后,古井并没有回避失误,而是勇敢地发出了“批判才能新生”的号召。并在重新审视中国白酒行业之后,相继推出了古井淡雅、古井纪年酒、九酝妙品等中高档酒,在市场上重新找到了感觉。
从1959年的几十万元的销售收入,到2006年24.44亿元的销售规模,古井的销售收入增加了近万倍。47年来,古井累计创造利税36亿元,解决了近万人的就业问题,承担了一个企业应该承担的责任。
王效金在《我是商人》书中如此直言:“我决不会为现实的困境和流言所屈服,我也不会在任何一位大师面前胆怯……”眼前的古井,希望如王效金所述:“古井如同一锅烧成99℃的水,只要再加1°C,就会沸腾,完成质的飞跃!”
沱牌:“末代名酒”走出沼泽
曾经以一句“悠悠岁月酒,滴滴沱牌情”风行全国的沱牌,是“中国名酒”时代的“末代名酒”,由于受到税改、产品结构老化、品牌形象老化等原因,曾经一度走得艰难。但面对竞争对手的不断升级,沱牌及时调整路线,向中高档市场进发,大力提升品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