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情人士称,前天,娃哈哈集团与达能集团的合资公司就已经在杭州召开了董事会。“我们的工作团队一直在就此事与娃哈哈进行协商。”范易谋表示,但从商业机密的角度出发,目前不方便对磋商结果给予公开。分析人士指出,达能从减少社会影响的角度出发,很可能与娃哈哈达成某种“妥协”。
昨天晚间,记者致电娃哈哈集团总裁宗庆后,电话处于无人接听状态。
达能与中国公司合资情况
时间 公司简称 达能目前所持股权
1994 达能饼干 90%
1996 娃哈哈合资公司 51%
1998 深圳益力 100%
2000 光明乳业 20.01%
2000 乐百氏 92%
2001 正广和饮用水 50%
2006 汇源果汁 24.32%
2006 蒙牛合资公司 49%
注:资料由达能公司提供,数据截至2007年2月
以市场换技术或是一厢情愿
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正进入中国市场各个领域,与中国本土企业形成的合作与竞争日趋错综复杂。在经过了合作初期的“一见钟情”后,各种摩擦也开始浮出水面,这些摩擦或只涉及个案企业的特殊情况,也源于逐利本能的市场规则,但因为搅和了“中”、“外”两种性质,这些磨擦才备受市场关注。
“一个可悲的现象是,早些年我们‘以市场换技术’的引进外资战略,在现在看来,是非常幼稚和肤浅的想法。这种想法,不仅导致市场和财富的流失,也没有给民族企业带来多少收获。”一位资深零售界人士感慨。
2006年,在达能转而与蒙牛结成同盟后,达能6年前结成的合作伙伴光明乳业开始大举在产品创新上进行突破,碧悠酸奶品牌被达能收回后不久,光明推出全新的功能性高端酸奶品牌“畅悠”,且在2007年新品计划中宣布10个品类的功能性乳品,令市场耳目一新。
这些创新被今天的达能说成“因长期的合作,达能作为外资乳品巨头,对光明今天的进步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支持。”
但是,一些饮料行业人士和零售人士却向记者表示,中资企业其实没有得到外资关于先进技术、管理经验等所谓的“软收益”。在宗庆后看来,娃哈哈与达能集团的合作中,除了合同中的条款可能导致强行收购外,“达能公司一直压低在娃哈哈的投资额,而且员工的工资、福利亦不愿考虑。”
外资究竟能否令中国实现“拿市场换技术”的理想,正成为一些市场先行者最大的困惑和无奈。
“外资企业不是慈善家,他们的逐利本质与任何性质的企业无二。我们只有通过透露的、完善的市场机制和游戏规则,来切实保证中外企业平等的利益,而不应该奢望任何的帮助、怜悯和特殊。”从业者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