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体育运动品牌的关键时刻
德尔惠LOGO换脸 迎接奥运商机
中国品牌建设第一人李光斗为德尔惠导入品牌提升战略
2007年春节后,中国元老级的体育运动品牌德尔惠的LOGO、广告语、品牌英文名等悄然改变。这些,只不过是德尔惠品牌提升战略的开幕曲。今年起,德尔惠将掀起一场持续3年的品牌提升风暴,而这一切的目标,都将指向2008年北京奥运会带来的体育商机。
重塑品牌形象
重广告包装、轻品牌整体战略一直是中国企业的一大弱点。而这次品牌提升战略规划,德尔惠大手笔聘请国内一流的策划公司提升品牌。素有“中国品牌建设第一人”之称的李光斗成为此次德尔惠品牌提升的领军人物。
2007年起,根据全新的品牌战略规划,德尔惠将从品牌、营销、人力资源、终端市场、平面设计、空间设计、生产管理等七大方面进行整合,并围绕品牌知名度、形象等八个方面进行提升。
其中最为直观的表现是,德尔惠的广告内容已经变了:原有品牌英文名为拼音“DEERHUI”变为“DEER-WAY”,广告语“我的个性”也换成了“ON THE WAY”。李光斗说,LOGO的英文化,将是本土品牌的发展潮流和趋势,新的英文名也更具国际感、时尚感、信赖感和品质感,有利于提高品牌的溢价能力。“新英文名要进一步体现品牌定位和核心价值,有利于品牌形象的持续提升。”德尔惠品牌推广部经理谢存滨解释说。
据透露,今年,德尔惠计划新增700家以上专卖店,将全部采用全新的装修风格。按行业惯例,一个品牌每隔两三年,就会对专卖店风格进行更新升级,甚至改头换面。而从今年开始,德尔惠计划用3年时间,对遍布全国的2000家专卖店进行逐步更换新貌。
本土体育运动品牌竞争白热化
随着北京奥运的日趋临近,跨国运动品牌加快战略调整,通过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等国内外顶级赛事掠夺市场,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抢滩力度,并通过各种渠道和手段,垄断运动鞋的高端和中端市场,民族运动鞋品牌处境艰难。“目前国内运动鞋行业处于战国争霸时期,呈现三极竞争局面。以Adidas和Nike为主的外国名牌位居塔尖,李宁居国产品牌鳌头,其他诸多本土品牌陷入激烈的同质化竞争。”对此,李光斗总结认为,“前有跨国品牌阻击,后有三线品牌跟随,本土体育运动品牌之间的竞争将趋于白热化。”
与此同时,运动鞋制造业成本上升,生产运动鞋所需的原材料,如棉纱、化纤、橡胶等资源价格上涨,制约企业发展。未来几年,运动鞋行业将面临洗牌,品牌集中度将逐步提高。“塑造强势品牌,以品牌推动企业发展,规避价格战,提高溢价能力,是运动鞋企业必然也是唯一的选择。”对于德尔惠的出路,李光斗如是认为。
谈到为何投入如此巨大的人力物力,实施如此庞大的品牌提升战略,德尔惠的品牌发言人解释说,国际运动品牌,总是根据不同时代气息,不断对原有品牌的含义进行新的提升与阐释。实际上,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的到来,这两年整个行业都在快速调整发展,国际品牌汹涌而来,国内品牌也在不停地进步、提升。“这次机遇如果没把握住,随着奥运体育热潮的淡化,这种千载难逢的机遇将很难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