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在欧洲、美国遭遇反垄断审查境况相比,施耐德在中国内地的并购条件过于优越了。在市场经济成熟国家(如欧盟、美国等),优惠政策的受益方大多为中小企业,主要考虑其在提高就业、促进社会稳定及增加税收等方面的积极贡献,而大企业则受到较为严格的反垄断法规管辖。
根据施耐德一贯的并购策略,该项合作合同一旦达成,新的合资企业将经历数年的亏损,基本方式为高价格的配件采购、高额技术使用费、高管年薪等。随着后续的增资压力,原有的中方股份将不断稀释直至退出。这是近年来包括施耐德在内的跨国企业并购,进而垄断中国市场,遏制国内品牌的惯用办法。
不能不说的施耐德
据说,2006年12月17日晚,德力西和施耐德合资新闻发布会后,一场隆重的庆功宴在温州乐清县柳市镇举行。当晚,德力西董事长胡成中唱了一首“狼爱上了羊”。客观地说,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无论是“狼爱上羊”还是“羊爱上狼”,在市场上都是一个存在,但其动议和出发点一定有着世人不知的真相。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施耐德电气,全球500强企业,是全球电力与控制专家,拥有三大国际著名品牌:梅兰日兰、美商实快电力和TE电器,致力于满足民用住宅、建筑、工业、能源与基础设施等领域的客户需求。施耐德电气在全球约130个国家拥有近9.2万名员工以及大约1.3万个分销点,2005年全球销售额约117亿欧元。显然施耐德是一个“巨无霸”,施耐德电气于1979年进入中国,目前在华已经拥有5000名员工,4个分公司,32个地区办事处,14家生产型企业,4个物流中心,2个培训中心和1个全球研发中心,400多家代理商和全国性的销售网络。自1995年施耐德电气(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成立至今,公司的平均增长率高达33%,尤其是在华及全球的主要并购案更是引人瞩目。
而此次施耐德与德力西的快速联姻,多方众说不一。不知这一“狂欢的合资盛宴”酿造的是什么样的“佳酿”。
背景
施耐德在华及全球的主要并购案
1.1994年,以60%∶40%的股权结构与上海机床电器厂合资,进而以产品打压方式将上海机床电器厂原有新产品打入“冷宫”,上海机床电器厂之后由于无新产品生产,逐渐萎缩,濒临破产。
2.1994年,以60%∶40%的股权结构与上海人民电器合资,但上海人民电器依据协议不得生产与施耐德有竞争的产品(如DW45),也不能开发同类新产品,而这些产品正是上海人民电器的主打产品。上海人民电器因此濒临倒闭,在出让20%股权后,才换回DW45生产权,公司得以维系经营。
3.2004年3月,收购中国的万高电力成套技术有限公司,在天津注册独资企业施耐德万高(天津)电气设备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850万元人民币。
4.2006年3月30日,并购德国莫顿公司,进入欧洲低压安装和控制系统市场。
5.2006年4月20日,收购中国的东方电子(行情 资讯)集团。
6.2006年5月14日,并购西班牙AM ESA,巩固在西班牙的面板开关和配线市场地位。
7.2006年6月25日,控股宝光股份(尚有待中国商务部和证监会的批文),以每股2.6元价格收购6800万股宝光股份(占宝光总股份的43.04%,总交易额17.7亿元)并控股宝光,弥补施耐德在真空灭弧室制造环节上的不足,加快向中高压市场渗透。
8.2006年7月14日,收购奥地利的VA TECH ELINEBG E lek-tron ik,扩大变频器的生产规模。
9.2006年9月7日,收购法国N ap ac,提高在基础设施市场提供智能遥控管理解决方案的技术水平。
10.2006年9月11日,收购英国GET集团,以每股2.6美元收购GET集团68.3%的股票,巩固在英国和欧洲市场上的配线和电气器材市场地位。
11.2006年11月收购美国APC公司100%的股票,总出资额达到61亿美元。并购资金来源:贷款45亿欧元(57亿美元);增发新股,募集12亿欧元。
12.2006年12月17日,与中国的德力西签署框架战略合作协议,宣布将成立“德力西电气有限公司”,双方各占50%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