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都在摩拳擦掌准备一场战役。2006年,中国的电子商务市场虽然热闹,却没有定论。
“2006年,电子商务领域有点火爆。”习惯了低调行事的中国制造网副总裁许剑峰没有想到,电子商务、尤其是服务于专业领域的B2B类电子商务,如今会成为一个热门词汇,“过去在我的理解里面,只有做娱乐、游戏、搜索,或者做互联网其他方向的才会如此。”
实际上,自从2003年互联网再次复苏,电子商务便成为了行列里的排头兵。习惯于用100的倍数来描述成绩的马云,曾在不同的场合提到了一组有关阿里巴巴收入的数字:“2004年,每天收入100万元;2005年,每天利润100万元;2006年,每天纳税100万元。”
尽管这组数字引起了业内颇多争论,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两年电子商务的确发展得十分迅猛。许剑峰也提到,中国制造网目前的收费会员已经近万,而这一数字在外贸类电子商务服务商中可以列入三甲。“这几年的增长,基本上可以用一个翻番的速度来形容。”而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成熟,阿里巴巴和慧聪等公司在宣传上的大下苦功,也让其企业名字和电子商务本身变得“脍炙人口”。
中国电子商务注定要走一条不同于国外的道路。但是,业内的参与者们却各自沿着不同的路线去实现这一目标。
平台落地
“我好久都没有这么兴奋过了。”2006年11月22日,在阿里巴巴跟中国邮政的合作签约仪式上,马云释怀地说道。几年来,马云一直在率领着他的舰队打造一个平台的梦想。而从这个角度来解读,淘宝的模式几乎就是阿里巴巴的一个翻版。信息流是阿里巴巴一直以来的专长,支付宝的发展也已步入正轨,此时马云考虑最多的便是物流的问题。
几个月前,当马云与中国工商银行的副行长张衢探讨全面合作计划时,张对他说:“你得加快跟物流公司的合作,因为如果没有物流公司参与电子商务,很多责怪埋怨都会落到你们淘宝网和阿里巴巴身上。”
从与中国邮政合作的举动上,可以看到马云对未来市场的巨大野心。“中国有这么多的农村地区,其对电子商务的需求、对城市产品的需求非常之大,但是目前来讲没有一个网络,能够遍布到中国的农村地区和中小城镇。”借助中国邮政遍布全国的经脉,无疑将可进一步延长马云旗下产品的覆盖率。
物流系统完善了马云的平台架构,也使得他再次走在了时代的前面。“在未来几年之内,它一定会对中国的电子商务、电子支付产生重大的影响。”马云如是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