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智伟业策划专家
品牌策划管理专家
闽南企业管理网
闽南企业管理网
 品牌总网 >> 品牌专题 >> 企业专题 >> 业界精英

总是头号新闻的生态夫妻


[  《经纪人》    更新时间:2006/7/6  ]    ★★★

    杨国锋夫妇是远近闻名的“生态夫妻”。这对普通的中国农民夫妇创造和经营的家庭生态农业,被联合国官员誉为“杨氏模式”。20多年来,他们的一举一动,总是当地的“头号新闻”……

  有人问联合国秘书长安南退休以后准备做什么,安南充满向往地说,做一个农民,亲身从事环保农业。

  “安南向往的生活,我们早在20多年前就过上了!”湖南省桃江县大栗港镇红云村的杨国锋、张建珍夫妇,说起话来比安南还牛。

  一对“傻夫妻”的“白日梦”1970年,15岁的杨国锋初中毕业后正式加入务农的队伍。虽然只有15岁,只是初中生,但杨国锋已经是当时那个山村里“最有文化的人”了。回乡两年后,他便被乡亲们选为“生产队长”。杨国锋说:“我可能是当时全国最年轻的生产队长了。”

  担任生产队长后,杨国锋尽职尽责,带领乡亲们“战天斗地学大寨”,天天吆喝着上山烧荒砍树造梯田,下田精耕细作种粮食,可累死累活,就是翻不了身。山上的树砍光了,造成了的梯田一遇山洪就被冲垮,只好第二年再造。全队100多人,每年要吃掉国家3万多斤返销粮。杨国锋为此深深苦恼。他在课本里曾经简单地学过“水土保持”、“造沼气”之类的知识,于是向乡亲们提出过停止开荒砍树造梯田、发展养猪造沼气池的建议。可大家一讨论,觉得这不符合“上面”的精神,同时也不相信天下会有这种“好事”。

  乡亲们不相信杨国锋,可有一个女孩却百分之百地相信他,那就是有“村花”之称的张建珍。张建珍是村里的第一个高中毕业生,比杨国锋小5岁。回乡后,听说村里还有杨国锋这样的人,就来向杨国锋请教。一来二往,张建珍感到杨国锋不但人长得不错,而且很有思想、有雄心,那个“建设生态农业,建设新农村”的梦想很合自己的心思,而且相信他一定能够实现。于是,张建珍索性决定大学也不去考了,便“志同道合”地与杨国锋走到了一起。1979年,他们结为夫妻。结婚第二天,他们就到城里买回了一大堆有关建设生态农业的书,每天收工回家,就钻进新房,潜心读书、钻研、讨论和规划,详细地做着论证,并渴望着机会的降临。

  不久,机会果然就来了。1980年秋收刚过,队里要分责任田了。杨国锋的家在半山腰上,山脚下有4亩冷浸田,谁都不愿意要。吵来吵去,大家觉得要分就每家每户都搭点“零头”,权当是点“废田”。谁也没有想到,杨国锋夫妇那么“傻”:“那4亩田我们全要了……”大家听了之后目瞪口呆。没想到,他们夫妇越说越“离谱”,“我们要在这4亩田里唱一台大戏。挖一口大池塘,在池塘上砌一栋大楼房,悬空给塘里的鱼纳凉;塘岸建一排猪栏,猪栏上建一层鸡圈,鸡粪落下来是猪食,猪粪猪便汇拢排进建在旁边的沼气池;沼气渣排入鱼塘用来喂鱼,沼气除了用来生活照明和煮饭煮菜外,还通宵达旦点在池塘上,诱捕飞蛾,坠水的飞蛾又成了鱼们的美食……”

  杨国锋夫妇的选择和梦想顿时成了红云山冲里的“头号新闻”。消息一传开,乡亲们笑言:盘古开天地,谁看见过“猪粪能生火”?他们简直在白日做梦!

  “杨氏模式”让联合国官员惊呆了

  责任田一分到手,杨国锋夫妇的第一招,就没让乡亲们看懂。他们把房子拆了,在4亩冷浸田的旁边搭起一个工棚,破釜沉舟地干了起来。“把房子拆了住工棚,一来是为了方便我们夫妇日夜劳动,二来是为一开始就让自己铁下心来干,去掉一切杂念,断掉一切后路。”杨国锋夫妇这样解释当初的毅然举动。

  拼死拼活地干了一个冬春,池塘只开挖出1/3,第二年的一场春雨,山洪扑来,前功尽弃。洪水退后,杨国锋夫妇望着那一片烂泥,眼泪刷刷地流。1983年秋收过后,杨国锋夫妇又投入了建设家庭生态农业的战斗。这一次,他们先把防洪设施建设好,然后再按照挖池塘—建沼气池—盖猪栏鸡圈—养鱼养猪养鸡—利用沼气服务生活的顺序去做。

  那一个秋冬和春夏,杨国锋夫妇没日没夜、没死没活地在干,乡亲们都说他俩不要命了。挖池塘,连续干了4个月,就连大年三十的晚上也没歇工。10来把尺长的锄头,每把硬是挖到最后只剩下四五寸长,柞木做的扁担一共挑断了6根。杨国锋的肩膀开始是一天天出鲜血,到后来用铁锤敲也没了感觉。张建珍的手开始是一道道的血口,到后来只好用剪刀剪掉一层层的茧后才能握得紧锄头。后来,她终于“发明”出了一个“深井引流法”:在两个沼气井旁边打一口更大更深的井,把沼气井的水引流过去,然后集中力量把大井里的水提干,再一边提一边往下打,尔后又过来往下挖沼气井。

  为了加快进度,杨国锋夫妇雇了10个人,分成两组,日夜轮流加班,一起奋战了一个星期,终于把两座沼气池挖了出来,并用钢筋混凝土浇铸好了。接着,他们又砌猪栏、鸡圈……那时候,杨国锋夫妇的两个女儿,大的3岁多小的2岁多。为了不误工时,他们夫妇就将两个女儿“圈”养在工棚里,自己边劳动边照看。那个工棚,也不像个家,下雨天,漏的地方多,不漏的地方少;冷天,北风呼呼地吹过,他们一家人常常是和衣而睡,被子里仿佛从未暖和过;热天,蚊子轮番轰咬,他们的每一个觉仿佛都是半醒半睡,侧过身一巴掌打到身上的痛处痒处,随便都会打死三四只蚊子……杨国锋夫妇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就这样劳动和生活着,在那4亩田里滚打。

  皇天不负苦心人。1985年春,“杨国锋生态农业园”终于初步建成:一口1.5亩水面的鱼塘,与鱼塘平行又高出鱼塘1米多的是两座沼气池,鱼塘的上方是一排20间的猪栏,猪栏的上面是鸡圈,而猪栏的上方便是杨国锋家的老屋宅基地,由于挖鱼塘时取出的肥泥肥土堆放在了这里,经过平整,不想又多出了几亩好林果地。“林果—禽畜—沼气—鱼塘”,一幅“种—养—烧—排—喂”的自然生态农业大循环的美好蓝图顿时展现在了杨国锋夫妇面前。他们站在鱼塘边,想像着未来的生活美景,心里好甜好甜。

  开春以后,杨国锋夫妇贷款2万元,开始摆弄起他们的生态农业来。他们在果园里种上柑桔、板栗、葡萄和西瓜,长中短结合,建起了一个小“绿色银行”;全年养了3批肥猪,每批100头,养了3批肉鸡,每批500只;鱼塘里投入了草、鲢、鳙、鲤、鲫鱼和水鱼,立体混合放养……一年辛勤劳作下来,除了还贷,杨国锋夫妇还净赚3万元!这在当时的农村简直可以称得上是“富豪”了!

  杨国锋夫妇永世忘不了这样的情景:当第一次点烧沼气灶煮饭炒菜时,全村几百人围到杨家,像是看“西洋景”;当第一批肥猪和肉鸡出栏时,杨国锋夫妇特地把第一头猪和第一只鸡披红挂彩,商贩和乡亲们一片欢呼;当第一网鱼打上来时,杨国锋夫妇给乡亲们一户送一两条“尝鲜”,乡亲们笑得合不拢嘴……

  “杨国锋夫妇的生态农业成功了!”又一个“头条新闻”从红云山冲里传出,乡里县里省里的有关领导有关专家纷纷闻讯赶来,为他们喝彩,为他们加油,为他们出谋划策,“生态夫妻”很快成了“新闻人物”。1986年,杨国锋作为全国唯一的农民代表,出席了全国生态农业研讨会,并在会上介绍了自己和妻子打造“生态农业家庭模式”的历程和体会,引起空前轰动。会后,国家农业部的官员和专家专门赶到湖南“杨国锋生态农业示范园”考察,称赞他们创造了我国“家庭生态农业一种最好模式”。

  杨国锋夫妇成了乡亲们心目中的“英雄”。不久,杨国锋被选为村支书,并相继被评为湖南省劳动模范、全国农村青年科技标兵等。他带领乡亲们卧薪尝胆,艰苦奋斗,根据各家各户的实际情况,在全村推广生态农业。几年时间,全村260多户人家,有近200户建起了种养结合、综合利用、立体经营的庭院式生态农业园。山上的林木长起来了,丘岗山地变成了一座座果园,整个红云村山清水秀,鸟语花香,人们怡然自乐,仿佛生活在新版的“桃花源”中。杨国锋夫妇在鱼塘上盖起一幢3层小洋楼,完全实现了他们当初的梦想,又在院内种上花草盆景,建起几个观景台和钓鱼台,杨家仿佛成了一座“休闲山庄”和“农家乐”。1991年6月10日,杨国锋夫妇刚刚吃过中饭,突然看见10多辆小轿车开过来停到了自己的家门前,从车上走下来的大多是蓝眼睛、高鼻子的外国人。原来,杨国锋夫妇打造“生态农业”的事迹越传越远,最后传到了联合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30多名官员在国家、省、市、县有关领导和专家的陪同下,来实地考察“杨国锋生态农业示范园”的情况。杨国锋夫妇虽然如云里雾里一般,但他们有问必答,如实相告。经过细致的考察和感受,联合国的官员惊呆了:在中国中部地区这么偏僻的山冲里,竟然出现了这样一对艰辛探索矢志建设生态农业的普通农民夫妇,竟然带出了这样一个“生态村”,真是没有想到!这种现代生态农业模式对全世界特别是东南亚地区具有普遍推广意义!考察团团长贾拉鲁定博士兴奋不已,连连称赞:“杨氏模式,属于世界!”

  “‘生态夫妻’惊动了联合国!”这个“头号新闻”,把杨国锋夫妇的事业和名声推上了巅峰。这之后,全国20多个省市的各级官员、专家和追求者共计6万多人慕名前来“取经”。那两三年,杨国锋夫妇似乎成了专职的“接待员”,一天忙得晕头转向,“有时感到比创业的时候还累。”

  在祖国的南海边“绿”了一个圈

  杨国锋夫妇出名了,“杨氏模式”成了无形资产。上海等地的一些农业开发公司或基地纷纷高薪邀请他们去做“技术顾问”,却都被他们谢绝了。杨国锋夫妇还有一个愿望:继续探索完善“杨氏模式”,花5--10年时间在全县推广,把桃江建成“生态县”!1996年金秋时节,正当杨国锋夫妇准备将建设“生态县”的方案向县里呈报的时候,广东珠海西部现代农业联合公司的老总驾车来到了杨家,并将他们带到珠海进行实地考察。经过考察,杨国锋夫妇感到,珠海给出的开发政策十分优惠,给出的待遇十分诱人,开发的项目前景十分广阔,他们动心了。

  1996年12月,杨国锋夫妇来到了珠海,珠海方面很快兑现了他们给杨国锋夫妇所作的承诺,而且很多优厚的待遇是他们当初无法想像的。杨国锋夫妇在珠海高新区内的珠海西部现代农业联合公司安下了家,他们的身份已不再是一个普通农民,而是“生态农业专家”;公司给他们分配的住处,是金海岸科学家新村内的一栋别墅;上班下班,都配有专车接送。为了让杨国锋夫妇安心在珠海开发建设生态农业,珠海市政府特意免费将杨国锋全家4口人迁入珠海,杨国锋一家人由此由湖南桃江的村民变成了广东珠海的市民,而当时,即使符合条件落户珠海的人,每人也要缴纳4万元的“落户费”。1997年初,珠海市政府特意划出1500亩土地,作为“珠海市杨氏环保生态农业试验区”。珠海西部现代农业联合公司为这个项目投资1500万元,广东省政府从省长基金中特别拨款750万元给以专项扶持。面对如此巨大的发展舞台和建设项目,杨国锋夫妇从心底生出一腔为珠海的新发展竭尽全力的激情与豪情。

  原来在家乡,搞一家一户模式,搞的是小玩艺;现在一搞,就是1500亩,搞的是大基地大名堂。杨国锋夫妇深深知道,虽然规模有大有小,但原理是一样的,他们心里有底,所以他们每天都在亢奋的状态下工作。过去在家乡,挖鱼塘挖沼气池用的是锄头畚箕,现在用的全是机械化,大挖掘机大铲土机大卡车,但杨国锋夫妇每天上工地,仍忘不了手上扛把锄头,时不时还要动手去平整一下土地。杨国锋夫妇现在被人们尊敬地称作“专家”,可他们听起来总感到有些别扭有些尴尬,总是说:“还是叫我们‘师傅’吧,这样随便些、舒服些。”

  杨国锋夫妇没有辜负珠海的期望,仅一年时间,在他们的精心指挥和辛勤劳动下,珠海西部的金海岸上,一个现代化的生态农业基地初步建成:4口各10亩水面的大鱼塘碧波荡漾,每口塘里分别立体放养着不同的鱼类;10座各100立方米的大型沼气池,所产沼气除了供应基地生产生活所用外,还带动了2台45千瓦的发电机组,满足了饲料加工所需的电能;1万头良种猪同时入栏,每年可出栏3批;10亩的芒果园、10亩的桂圆、200亩的荔枝园,被一一开辟出来。同时,他们还把鱼塘、沼气池、果园之间垦作菜地,加起来就成了一个200多亩的绿色菜园;而在整个基地的周围,他们又都种上树,形成一个圈形绿化带……三年后,“杨氏环保生态农业试验区”获得完全成功,一个循环利用、没有污染、综合经营、效益显著的现代生态农业基地在珠海诞生。那条绵延相连数公里的绿化带已经郁郁葱葱,似在告诉人们:杨国锋夫妇把自己创造的“杨氏模式”移植创新到了珠海,他们在祖国的南海边“绿”了一个“圈”……

  “春风又绿金海岸!”杨国锋夫妇在珠海创业成功的消息又成了珠海和湖南老家的“头号新闻”。有家乡人专门跑到珠海去杨国锋夫妇的基地打工,回来后说得更加神乎其神:“杨国锋夫妇不仅在珠海当了‘科学家’,也成了大老板!”

1 2  下一页

上一篇 上一篇文章: 胡茂元的自主品牌之梦
下一篇 下一篇文章: 熊晓鸽:凶悍的好人
发表评论】【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品牌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本网站(www.ppzw.com)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软件、程序、以及网页版式设计等均在网上搜集。 访问者可将本网站提供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网站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 本网站内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
※ 联系方式:品牌总网管理客户服务部 电话:0595-22501825
 图片资讯
1 2 3
财智品牌营销全攻略 品牌系统化与营销落地化
 社会动态
 视频推荐
 商机在线
 分类信息
 图片新闻频道
 招商加盟
 

版权所有: 品牌总网   闽ICP备16034782号-1 本网站法律顾问:郑明汉 律师

Copyright © PPZW.COM 200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QQ:383485670 加盟商在线QQ:

Email:qy@PPzw.com

闽公网安备 350521020002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