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智伟业策划专家
品牌策划管理专家
闽南企业管理网
闽南企业管理网
 品牌总网 >> 互联网 >> 网络营销

三大咨询报告支招手机支付,商业模式转向何方?


[  IT社区媒体    更新时间:2006/6/19  ]    ★★★
手机支付诞生于现代通信技术和金融服务的结合,银行和电信运营商自然成为手机支付的两大核心主体,但对于现阶段的电子支付来说,双方也许都不适合承担主导者的角色。

  监管环境和金融环境的差异,使得日韩等移动支付先行国家的经验无法移植到我国,探寻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就成为有志于中国运营商成功的必由之路。

  不要忘记“中国特色”

  ■赛迪顾问 常燕杰

  运营商VS银行

  当前,移动支付领域存在以运营商为主体的商业模式、以银行为主体的商业模式、以第三方支付平台服务商为主体的商业模式以及银行与运营商合作的商业模式。

  从日本韩国等移动支付较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运营商投入大量资源主导移动支付产业,能够促进产业的快速普及和发展。但是,在中国,此种模式却很难推行。

  首先,垄断金融资源的各商业银行不会同意。中国移动有3亿多手机用户,如果每个人都利用手机支付买东西的话,任何一个商业银行都将不是中国移动的对手。其次,在中国整体信用体制不健全的环境下,移动运营商在征信方式上确实难以拼得过银行。

  再次,中国在手机支付方面还缺乏相应的监管,类似预付费的支付行为还需要金融限制。

  在以银行为主体的商业模式中,手机只作为移动支付的媒介,用户将手机与银行账户进行绑定,通过语音、短信等形式完成支付流程。这种模式是否是银行愿意接受的呢?

  事实证明,以银行为主导,银行方面仍然面临诸多困境。移动支付最大的特点就是小额支付,而且,尽管中国的手机用户已近4亿,真正手机支付的尚属极少数。为了微乎其微的交易额,银行需要拿钱购买运营商的通信服务以及加密措施等诸多额外服务,但赚到的钱还不足以支付购买运营商服务的费用,真叫银行有口难言了。因此,这种商业模式暂时也难以得到银行的支持。

  中国特色

  目前中国比较流行的是移动运营商与银行合作的商业模式,但这种模式也存在先天不足。首先,移动运营商与银行合作,一个手机只能绑定某个银行的一个账户,从而无法实现跨行移动支付。其次,各个银行可能采用不同的标准与运营商接口,这必然造成运营商不必要的负担。再次,移动支付并非银行的主业,此种模式很难实现推动产业发展的重任。

  因此,在移动运营商与银行之间引入一个第三方来承担协调和整合的任务就成了必然之选。这个第三方一方面作为运营商和银行之间沟通的桥梁,同时也是协调各个商业银行不同标准,实现跨行支付的主要推动力。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承担第三方责任的可能是银联,也可能是第三方移动支付平台。银联在统一各个商业银行之间标准方面存在着天然的优势,但可能受制于自身的体制限制,在业务创新、市场反应能力方面不及独立的第三方支付平台。但第三方移动支付平台本身势单力薄,与银行建立合作关系推进缓慢。

  商业模式转向何方?

  央行针对第三方支付公司发牌之后,不少支付公司面临着出局的危险。但是,市场洗牌之后幸存的支付平台提供商将承担起协调运营商和银行之间的关系,进而支撑整个产业链发展的重任。他们将为移动支付提供系统软件开发、运营平台维护、行业应用拓展及市场营销宣传等支持性服务。

  不管怎样,以银行和移动运营商的紧密合作为基础,以第三方的协助支持为推动力的整合商业模式将是适合中国特色的移动支付商业模式。061938

  越主动越有利

  ■易观国际 符星华

  目前不同背景和商业模式的移动支付平台,资源整合能力差距较大。其中由中国移动和银联投资的联动优势,以及掌上通的产业链资源整合优势明显。联动优势主要是由于其直接作为中国移动的支付门户,而掌上通则是因为商业模式以及定位上的差异化和创新性获得较大的发展。

  联动优势、上海捷银和掌上通在商业模式创新上的积极尝试为其开辟了新的发展方向。在产业发展初期,手机支付企业要加强对产业发展趋势和规模的判断和预计,深入了解其以后可能的技术实现方式、商业模式的创新和产品的延伸,以及和其他服务平台融合的可能性。

  其中,运营商应该积极引导产业整体发展走向。运营商越早在产业链中占据比较主动的位置,越容易在接下来的产业链整合过程中处于有利位置。

  通过运营商的用户资源优势,开辟新的销售渠道。一方面可以为用户提供更有效、更及时的销售管道,同时可以以点卡、积分的销售促进自有移动增值服务产品的销售。

  第三方手机支付平台应该明确自身定位,与其他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定位要形成差异化。目前,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在发展移动支付上的策略以及定位有所不同。中国移动将移动支付定位于建立一个消费的交付渠道,而中国联通更多地强调在金融以及其他行业应用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应根据自己定位和不同运营商的发展趋势选择合作伙伴。

  基于不同背景和发展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各自有着较大的差异,因此,结合自身优势,做好产业链资源的整合,成为现阶段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利用自身的用户资源优势,加强对用户使用时间和习惯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用户细分,通过提供不同的产品,强化用户使用体验,实现精准营销。

  目前由运营商主导的移动支付市场尚处于用户培养的导入阶段。对于移动运营商而言,移动支付的各项服务均作为按技术领域划分的纵向补充业务,而不是作为横向的系统平台服务来进行扩展。当前移动支付仍处于商业模式不清晰阶段,但是各厂商在新的商业模式创新上已开始积极尝试。

  新兴支付渠道推动受理市场建设向纵深发展,网上支付、手机支付、固定电话支付、自助终端缴费等业务增长迅速,银行卡受理范围和领域进一步拓展。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中国移动支付市场进入地域快速扩张的阶段。

  2005年第一季度,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开通手机银行业务。中国银联和中国移动正式在北京全面推出通过中国移动手机管理银行账户的手机钱包业务,参与的发卡金融机构家包括交通银行、中信实业银行、浦东发展银行、兴业银行、民生银行、广东发展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华夏银行、北京银行及农村信用合作社,加上此前已与中国移动合作的工商银行,共11家金融机构。

  中国银联近年已在13个省(市)搭建起手机支付平台,上海、长沙、天津、海南等地的手机支付业务发展迅速。

  易观预计,由于各银行和运营商在大中城市推行手机钱包和金融服务,尤其是在银行卡和用户信息捆绑等服务的带动下,使用短信接受银行信息,以及使用支付确认信息的用户增多,因此用户规模将得到迅速发展。保守预计,到2008年,整体用户规模将达到9750万人。061939

  谁是最佳主导者?

  ■百纳电信咨询 王学恒 许晓帆

  代收费模式和信息通道

  在手机支付业务中,费用的收取一般有两种途径。第一,从用户的银行账户中扣除。在这种方式中,手机只是一个简单的信息通道,将用户的银行账号与其手机号关联起来,手机作为对银行账号发号施令的工具。第二,费用通过手机账单或者移动虚拟账户收取。代收费的方式有些争议,即电信运营商是否越过了经营电信业务的范围而经营金融业务。因此这种模式的业务范围一般限于话费收缴以及电信增值相关的SP/CP内容代收费等有限业务。目前,这两种方式在我国共存,但由于手机支付代收费规模尚小,因此,并没有引发太大规模的争论。同时,相关的监管政策正在进行逐步完善。

  运营模式是关键

  基于前述的两种手机支付方式,我们可以清晰发现银行和运营商是手机支付业务中的两大主体,但是谁应是手机支付业务的主导者呢?

  目前,中国移动运营商和一些规模较大的银行正在进行一场争做手机支付主导者的博弈,双方都希望在方兴未艾的移动电子商务领域中打造自己的航母。与此相对应的是,银行担心运营商抢了自己的饭碗,运营商担心平台搭建起来只作了管道。

  百纳电信认为,短期之内,鉴于我国当前手机支付运营模式及诚信机制还不是非常成熟,引入第三方(独立或者双方共同投资)是一个较为现实的方案。一来,第三方处于相对中立的位置,在协调双方博弈上具有优势;二来,第三方的专业化和对于手机支付业务的专注程度要优于任何一方。第三方模式可以迅速实现对金融信息服务、银行中间业务的共享与管理,并能较快满足用户对手机支付服务、信息安全的迫切需求,是较适合我国手机支付产业发展的商业模式。

  而从长期来看,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寻找更适合的运营模式。

  从无形商品到小额商品

  目前,中国移动与中国银联联合各大国有及股份制商业银行共同推出的“手机钱包”以及中国联通和中国建设银行联手推出的“手机银行”,均提供移动电子支付、金融信息服务。

  上海移动推出了更为丰富的基于“手机支付”的服务,使广大用户利用手机缴费或购买机票成为现实,而且市民还可利用“手机支付”方式缴纳水电煤等公用事业费用。天津市各邮政储蓄窗口开通“绿卡手机支付”业务,移动、联通手机用户到邮政储蓄窗口免费开一张储蓄卡并申请“储蓄卡与手机号码绑定”服务,即可随时随地通过发短信的方式交纳话费。德国和我国的台湾,居民可以通过手机支付与交通服务相关的费用。现有的电子票务系统允许移动用户用手机购买公共汽车票和火车票。

  从上述“手机支付”应用情景看,手机支付业务的发展趋势之一就是越来越贴近大众的日常生活需求,在大众的消费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未来,通过手机支付电话费、水、电、煤气、有线电视费将会成为大众缴费的重要途径,同时手机投保、福彩投注、购买数字点卡等有代收费性质的手机支付业务也将会获得快速的发展。

  综上所述,对于电信与金融的融合,移动电子商务的一个关键点是把手机作为一种支付手段。这既方便消费者,又解决了中国的银行各种借记卡、支付卡普及程度不高的问题。百纳电信咨询认为,若想在手机支付业务发展的征途上,更好地确立新一代移动电子商务的地位,就必须在明确运营主体、建立诚信体制和探索业务的便捷化与安全化等关键问题上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

1

上一篇 上一篇文章: 浅谈如何开展网络营销
下一篇 下一篇文章: Google在线支付系统将就绪
发表评论】【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品牌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本网站(www.ppzw.com)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软件、程序、以及网页版式设计等均在网上搜集。 访问者可将本网站提供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网站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 本网站内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
※ 联系方式:品牌总网管理客户服务部 电话:0595-22501825
 图片资讯
1 2 3
财智品牌营销全攻略 品牌系统化与营销落地化
 社会动态
 视频推荐
 商机在线
 分类信息
 图片新闻频道
 招商加盟
 

版权所有: 品牌总网   闽ICP备16034782号-1 本网站法律顾问:郑明汉 律师

Copyright © PPZW.COM 200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QQ:383485670 加盟商在线QQ:

Email:qy@PPzw.com

闽公网安备 350521020002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