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智伟业策划专家
品牌策划管理专家
闽南企业管理网
闽南企业管理网
 品牌总网 >> 新闻中心 >> 品牌聚焦 >> [专题]企业专题

廉价劳动力减少格兰仕前途未卜


[  21世纪经济报道    更新时间:2005/3/31  ]    ★★★

 2005年春节刚过,俞尧昌就开始带着由格兰仕各部门主管组成的12支豪华招聘团,奔赴全国12省(市)的招聘会场。在短短的一两个星期内,格兰仕迅速新招聘了三四千名员工,而这还只是一个开始,按照格兰仕的说法,它们2005年全年的人才规划的目标是,新增的职位需要招揽最少一万名人才。

  意料之外

  身为格兰仕集团副总经理的俞,活跃一如往昔,依然积极地和媒体讲述着关于格兰仕的或旧或新的故事。对于大规模寻才,俞的解释是:今年2月1日才正式开始运转的格兰仕中山空调生产基地从管理、研发到技术一整个系统需要从零开始架构,因此造就大约10000个新的工作岗位,总产能1200万台的“全球空调制造基地”的一期工程650万台的产能已经开始释放。

  在广东省中山市黄圃镇兴圃大道东3号,格兰仕已经在这里建起了30多栋巨大的厂房,据说这30多栋巨大的厂房只是格兰仕“全球空调制造基地”的一期工程,只占总面积约五分之一的地方!在这五分之一的厂区内,今年要完成高达650万台的空调产量。

  2000年,格兰仕决定启动20亿人民币的作为一期投资来生产空调,不过它的选择是从海外起步,格兰仕当时的考虑是它可以利用微波炉的海外渠道来卖空调。这项投资远远超过了当时一般大型空调厂起步5000万投资的水平,被业界称为“凶悍之举”。当年国内空调市场需求为800万台左右,而国内生产能力已经达到1300万台库存压力开始显现。

  不过虽然如此,5年前,空调仍然被视为家居奢侈品,存有25%的毛利空间,同时由于压缩机一般都是进口,严格来说大多数空调厂商只能算组装者,因此进入空调业没有太高的技术壁垒。同时格兰仕生产的微波炉价格已经逼近500元以下,走进了微利时代,而市场份额又相对饱满。选择做空调则成了格兰仕“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选择。

  不同的脚本

  在所有空调生产线正式迁移至“中山全球空调制造基地”之后,何蔚蓝主要办公地点从顺德转到了中山。他正在负责着格兰仕空调的海外的渠道管理和客户开发。对于海外的渠道和客户,何并不觉得陌生,因为之前他已经为微波炉出海劳心劳力了8年,目前他的职位是:格兰仕(中山)家用电器有限公司海外部部长。这个公司目前是格兰仕集团的附属公司,专注于空调业务。当记者问何蔚蓝,能否用“拷贝微波炉做法”来描述格兰仕空调的运营情况。何思考了几秒,认为“这个表述不妥当”,因为情况已经发生变化了。

  格兰仕早期形成规模的一个比较著名的版本是:它以劳动价格上的比较优势为资本,通过谈判,把国外知名品牌的生产线搬迁到了中国,由格兰仕组织生产。所生产的产品由国外企业利用自己的品牌和销售网络在国外销售。在这过程中,格兰仕只管生产不管销售,赚取的仅是中间的加工费用和自身发展的设备与技术,也就是常说的“苦力活”。以微波炉的变压器为例,格兰仕开始时分别从日本和欧洲进口。从日本的进口价为23美元,从欧洲的进口价为30美元。鉴于日欧之间的成本差别,格兰仕开始“利诱”欧洲的企业,“你们把生产线搬过来,我们帮你生产,相同的产品,我们能确保成本降到8美元;不过生产线要归格兰仕支配。”由此挤出的利润,促使欧洲的企业答应转移生产线。集约化程度高让成本大幅度下降,格兰仕实现了4美元的生产成本,获得了自己的利润空间。这是盛传的“微波炉的故事”。

  但是不论是产品消费特点、外部竞争环境以及市场供需情况,空调行业都与微波炉大相径庭。经营空调,格兰仕需要创造不同的故事脚本。

  何蔚蓝坦言目前格兰仕的空调业务主要仍是做OEM:“总公司在战略上走的是OEM的道路。通过OEM的道路在买家群里建立了格兰仕的形象。”他反复强调了格兰仕的买家群市场,即在海外格兰仕的销售客户只有买家企业,而没有终端消费者。“目前我们不对消费者做任何广告,所有贴‘格兰仕’品牌出售的产品都是代理销售商自行推广的。”

  格兰仕在海外客户群建可分为三类,首先是国外品牌企业,像GE、惠尔普等空调生产企业,格兰仕和它们之间是一种代工关系;其次是贸易商,他们转卖格兰仕的产品,赚取中间的差价,对于格兰仕来说这部分的客户也很多;再者就是零售商,像家乐福、沃尔玛、欧尚等一些国际零售卖场,他们通过直接贴格兰仕的品牌或作为卖场自有产品出售。

  由于空调属于季节性产品,有季节性生产周期;而微波炉则是厨房常用家电,因此在销售上空调产品或许可以借用微波炉的国际市场网络,但在具体战术则要大相径庭。消费的季节性决定了空调的销售更需要实现快速分销。对此,何认为,世界主流渠道的标准,是进入全球市场的“竞争力标杆”。“空调的海外销售,比微波炉更加强调零售卖场渠道。这些主要卖场在全球有上万家分店,一个店多卖一台,我们销售业绩就多一万台。”何说。

  2004年格兰仕出口空调200万套,俞尧昌所给出的数字是:空调每套的平均出口价格约为150美元,而利润不到1%。即使“多销”,2004年空调外销只能给格兰仕带来不超过300万美元的利润。

  在国内,2003年到2004年格兰仕的内销一直低迷。到2004年,格兰仕国内销售业绩仍然只有40万套,只占总销量约1/6。对此,俞的解释是:“在2003年,新兴卖场的崛起,商家(终端)已经掌握了市场的主动权。我们认为应该改变以前厂家买断商家的做法,商家是市场的主角,而不是厂家的附庸。因此把我们市场交给商家,由商家来包装做市场,厂家依然只重于生产。但是并不成功。”

  事实上在内销,格兰仕空调企图复制其在国外的经营模式——不做终端市场推广,重点发展中间买家群,而在中国还有很多代理商并没有很强市场运做能力和资源。作为后来者,又缺乏强有力的终端推广,格兰仕空调在国内“默默无名”则成了合理现象。不过长达两年的内销不力,让格兰仕开始重新考虑它的空调销售战术。俞尧昌表示,2005年后格兰仕空调准备重新组建市场销售团队,回归到行业老规中,注重终端推广,并开拓主流渠道资源。

  第二道关

  格兰仕的代工模式让人联想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日本。依然停留在人力成本的低廉上,中国制造的国际化和日本家电业整体突围的态势近似,由生产中心阶段到营销中心阶段再到研发中心阶段转化,格兰仕现属于第一阶段,主要以OEM为主。从世界经济的转移路线上看,这种发展模式比较容易被复制和超越,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现在主要走的都是这一条路。

  而2004年以来珠三角出现的“民工荒”警示了国内的廉价劳动力并不是可以“无限供给”的,人力成本的上升趋势已成为必然,当中国的劳动力成本相对第三世界国家来说不再具有优势时,中国公司也就会失去这种代工制造优势。

  与此同时,目前中国空调年实际产量在6600万套以上,即使除去出口的2300万套,还有4300多万套要消化,而中国空调年需求量约为1500万套,这意味着中国空调过剩量在2000万套以上,这就是库存。这个库存会造成企业极大的资金压力。

  而去年以来到现在原材料持续的上涨,这些库存严重、资金紧张的企业无疑除了想办法清库兑现再别无选择。而清库的最佳办法往往就是价格战!今年开春以来,格兰仕总裁梁昭贤就几次声明今年无意再恋价格战,而要转做中高端产品,而这类产品价格大致于1800到2500元之间,底线价也在1500元左右,这个价位对市场上仍库存的2000万套原产品来说,显然过高。

  格兰仕声称目前没有库存,但是今年650万套空调产量的销售足以让格兰仕倍感压力!

  过去中国家电业的平均利润是3%左右,但2004年,出口退税从17%降到13%,抢了格兰仕4个亿;钢格价格平均上涨了18%,抢了格兰仕9个亿;运输改革后费用上涨了1个亿,还有不断增加的人工成本,国美、苏宁扩张后导致的格兰仕经营成本增加,以及石油电力价格的上涨,“我们去年出口空调平均价158美元,但是我们赚取的真的是很小一部分的微利,还不到1%,完全要靠薄利多销!”俞尧昌说。

  然而,今年8月13日之后,欧盟将开始实施《报废电子电气设备指令》和《关于在电子电气设备中禁止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两大指令。其中前者规定,在欧盟成员国销售的电器,需要交纳2%-5%的报废回收费。对于已经日渐稀薄的家电利润而言,这一纸条文无疑是雪上之霜。对于格兰仕而言,它要面临的危险则是客户极可能把这部分费用转嫁给制造商。同时第二项指令则可能改变产品的原材料构成,有可能带来附加成本。然而目前欧盟已成为格兰仕的产品出口的主要市场,因此这两项指令的实施对格兰仕来说是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2005年,对于这个“世界的制造车间”而言将是前途未卜的年份。

  跨越第二关,格兰仕需要重新估计这些问题:

  1.国内的廉价劳动力不再是“无限供给”,格兰仕会否逐渐失去代工制造的人力成本优势?

  2.钢材等原材料价格、运输费用继续上涨,同时出口退税率下降,格兰仕如何补充由此被摊薄的利润?

  3.《报废电子电气设备指令》和《关于在电子电气设备中禁止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的实施,将对格兰仕的欧洲的业务产生多大影响?

  4.国内空调产能相对过剩和残酷的竞争,市场的需求能否支撑格兰仕空调1200万套的产能规划?

  5.格兰仕是否真正了解空调市场的成熟度和消费者的消费习性,并能找到合适的市场策略?

 

中国品牌总网

1

上一篇 上一篇文章: 东芝普天婚变引爆日系手机危机
下一篇 下一篇文章: 新疆啤酒产业欲打造中国强势品牌
发表评论】【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品牌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本网站(www.ppzw.com)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软件、程序、以及网页版式设计等均在网上搜集。 访问者可将本网站提供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网站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 本网站内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
※ 联系方式:品牌总网管理客户服务部 电话:0595-22501825
 图片资讯
1 2 3
财智品牌营销全攻略 品牌系统化与营销落地化
 社会动态
 视频推荐
 商机在线
 分类信息
 图片新闻频道
 招商加盟
 

版权所有: 品牌总网   闽ICP备16034782号-1 本网站法律顾问:郑明汉 律师

Copyright © PPZW.COM 200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QQ:383485670 加盟商在线QQ:

Email:qy@PPzw.com

闽公网安备 350521020002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