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石
“请问郁亮总经理,我可以坐您的‘保时捷’在总部广场上兜兜风吗?”一名1982年出生的新动力问,教室里顿时哄堂大笑,主持会议的人力资源部同事则又好笑又尴尬。
万科把从学校毕业新加入公司的员工叫“新动力”,每年都安排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培训。这两三年,“80后”的新动力开始进入万科,两三届下来,“80后”开始对他们的周边环境形成影响,给他们的经理甚至老总留下深刻印象。上文这个故事的结尾是:郁亮答应了这个略显出格的要求,而这件事情在一天之内传遍全集团。万科管理层要求公司管理人员:请务必走近了解“80后”。
和任何一个代沟两边的情形一样,“80前”对“80后”有不少指责,就好像美国的“X一代”曾经被他们的父兄辈定义为:浅薄、易变、懒散、不忠诚、没有理想,但今天,“X一代”的盖茨和戴尔已经是美国的商业领袖,对世界经济和社会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李想、邓迪、高燃、张鹤翔、戴志康、郑立、王豫华、茅侃侃、赵宁、陈曦,这些“80后”的创业者,要现在就定义为“未来中国商业的脊梁”显然为时尚早,也很难给他们的企业一个系统的评价,但他们的创业故事,展现出令人振奋的精神和趋势。
无论在传统经济还是互联网经济中,大多数创业者素质是共同的:独立思考,野心,想像力,勤奋,甘于吃苦,好学……,如果说有什么明显不同,那就是:这些“80后”的年轻创业者,他们比传统创业者更加全面,也更加有主动完善自我的意识。
虽然这一批“80后”创业者不乏退学者,但他们都表现出远胜于大多数完成学业者的求知欲。在万科创业初期,老王一人身兼多职:组长、推销员、货场搬运、鸡饲料推销、司机……,紧张的工作生活无法压抑求知欲的爆发,晚上回家,忙着学习财务知识,读经济学、社会学。今天,“80后”的创业者可以接触到丰富的、最新的、可自由流动的知识和资讯,这将让他们的企业受益。
传统的创业者是从一个封闭、压抑个性和能力的环境走出来,当时的社会给创业者设置的阻力和压力是今天无法想象的,追求个性解放、释放个人能量往往就是一个企业家创业的动机。“80后”的创业者所面对的是一个更加民主、更加开放的环境,但我想,他们创业过程中对个性的追求,对自我证明的渴望,与当年的王石是一样的。
去年,“超级女声”给我留下很深刻印象。“超级女声”的商业模式,体现了消费时代的年轻人对传统权威藐视的力量,而“80后”企业家所建立的商业模式,已经开始主动占据市场的地位。超级女声是一种挑战、突破的姿态,“80以后”企业家则已经是占据、建设的姿态。
今年,策划了“超级女声”的电视台又要策划“超级男声”,老王觉得,可能这些“80后”企业家——“超级男生”更加带劲!
祝愿“超级男生”与中国企业一同进步,也祝愿中国企业与这些“新动力”一同进步。(王石,万科集团董事长)
周鸿炜:他们是下一个5-10年的主力军
文/周鸿炜
有正必有反,这代的人的优点也就是缺点。缺少大学教育和工作经验,没有条条框框的限制,这在创业初期的优势很明显。但企业要做大,在人力资源、财务等常规管理上的经验积累是不能一越而过的。相对于上一代的丁磊、陈天桥,这一代有一个弱势。上一代人创业的时候互联网正是一片空白,竞争不充分,他们有两三年的时间去犯错、摸索。但现在,大公司很多了,竞争很激烈,他们不能犯大方向的错误,否则就被一剑封喉。
我的建议有:第一,多利用外部的顾问,比如VC、天使投资人,同擅长这些常规管理的人和公司多打交道。第二,商业很残酷,他们要多融入行业,不要太自负、以自我为中心,有良好的合作心态很重要。第三,勤快的补课,多学习。
现在很多70年代的人,经验很足,技术也好,但就是没激情,没胆量,所以成就必然不如这批80年代的新人,他们有无畏的冲动,核心的创造。你看现在的那些大互联网公司,除了少有的两三家,大都陷于停滞。如果要说眼下这些新人中的哪一个就必定会成功,都不保险。但是这一代人必定会集体性的成长起来,是下一个5年到10年的主力军,那是肯定的。(本刊记者程苓峰采访整理。周鸿一,天使投资人,曾任IDG技术创业投资基金合伙人,曾创立3721网络公司,被雅虎收购后,曾任雅虎中国区总裁)
80一代的星光大道
他们正在各个领域成为改变中国不可小视的力量
想唱就唱——李宇春
她是从吸引了全中国眼球的一个选秀节目中走出来的“平民明星”,经受了无数轮海选和大庭广众之下的一次次PK。她是《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她的“中性化”风格,引发了不少争议。
“阳光——,清纯——,帅气——”,上海的老奶奶大老远赶过去诉说自己的喜爱。
韩寒——80后写作
韩寒颠覆了人们对于中学生作文的刻板印象,一夜之间家喻户晓。很快,一个毛孩子老练而智慧的文字动辄百万销量,搅得出版市场风生水起,纷纷开挖80年后这座富矿。除了语文课门门挂红灯的他,离开了学校,谢绝了复旦发出的邀请,用写书赚来的钱开起了赛车,并且开成了专业选手。
6年后的他,很满意地回顾说:“在今天的中国,想实现自己的愿望会有许多不同的路。”
刘翔VS姚明——“亚洲有我,中国有我”
真不知如果把这俩人放到一块儿PK,你会投谁一票?
一个用风的速度创造了田径场上的东方神话,一个用辉煌战绩在世界篮坛书写着中国传奇,两个80年代的男孩以乐观、幽默和自信征服了世界。
生逢其时的他们,在赛场之外续写着金色神话。姚明有一只专业经纪人团队“姚之队”为其处理每年天文数字的商机,刘翔的广告合同也在第一时间呈井喷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