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公司冲击上市,对员工而言可以说是莫大的鼓舞。但是,对于很多微医的员工而言,他们恐怕等不到公司上市敲钟的那一天了。
3月3日,外媒报道,微医在香港上市计划受挫,正考虑放弃传统的IPO(首次公开招股),转而通过与SPAC(空壳公司)合并的方式上市。
在上市计划受挫后,微医反手就拿起员工“开刀”。据知情人士称,微医去年就对公司进行了裁员,员工数量从大约4000人削减至3000人左右,未来很可能会裁减更多工作岗位,从而把员工总量降至2000出头到2500。而且,微医还将降低员工基本工资,并将部分员工的薪酬改为绩效奖金。
在微医上市过程中,很多员工没能等来公司上市的高光时刻反而成了牺牲品。对于裁员的原因,微医表示,公司正在优化其业务线,并将相应地调整员工和工资,公司正在改进薪酬制度以更好地激励员工。
看样子,头顶着“中国最大的数字医疗服务平台”光环的微医真实情况并没有讲给资本市场听的那些故事般美好。
流血上市
成立于2011年,微医前身为为挂号网,最初从并无技术含量的挂号业务开始做起。2015年7月国务院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互联网医疗迎来风口。
站在风口上,挂号网受到资本青睐。2014年10月在C轮投资中,挂号网获得腾讯投资、复星资本、启明创投和晨星创投1.07亿美元投资。获得资本加注,2015年挂号网成立了中国首家互联网医院——乌镇互联网医院,也正是这一年挂号网正式更名为微医。
依托乌镇互联网医院,微医为C端患者提供在线复诊、远程会诊、家庭医生签约等服务。2017年微医还成立了首个互联网医院服务中心——杭州微医全科中心,提供线下首诊等业务,与线上服务进行协同。
从招股书披露的数据看,截至2020年12月31日,微医连接了中国超过7800家医院,包括95%以上的三级甲等医院,平台注册的医生超过27万名,累计注册用户有2.22亿名,平均月付费用户数达2540万名。
但是这些漂亮的数据却无法掩盖公司巨额亏损的事实。数据显示,2018年、2019年和2020年,微医的收入分别为2.55亿元、5.06亿元、18.32亿元,2020年业绩爆发得益于新冠疫情下在线诊疗用户激增。
净利润方面,2018年、2019年和2020年,微医的年内亏损(净亏损)分别为40.52亿元、19.37亿元和19.14亿元;现金流也持续呈流出转态,2018年、2019年和2020年,微医的现金净额分别为-7.09亿元、-8.58亿元、-9.41亿元。
作为一家以互联网起家的医疗企业,微医没有逃脱互联网企业“烧起”换流量的命运。在经过A轮B轮C轮以及各种战略投资后,微医背后已经集聚了腾讯、高瓴、红杉、复星等一众明星投资机构,大家都在等着公司上市后大赚一笔,但是微医的盈利却遥遥无期,“烧钱”还得持续。
对资金的渴求让微医不得不在未盈利的情况下流血上市,即便在去年针对互联网平台的监管打乱其了原本的上市计划的情况下,微医不惜大规模裁员重新调整组织架构,以便最终能够成功登上资本市场。
“钱途”难料
在微医之前,平安好医生、阿里健康、京东健康已成功登陆港股。虽然同属互联网医疗领域,但是微医与前三者业务模式有明显差别。
阿里健康、京东健康凭借自身流量优势做的是医药电商,其商业模式已得到市场验证,早已实现盈利。平安好医生收入主要来自“健康商城”产品销售以及依托平安集团保险业务销售会员制产品。
而微医的收入则主要来自“医疗服务”和“健康维护服务”业务,通过连接医院、医生、患者提供在线问诊、咨询、慢病复诊、健康管理等服务,微医实际上将自身定位于数字医疗服务。
医疗数字化是大趋势,也是新基建的题中之义,但是参与者依然会是公立医院为主导。实际上,自2015年7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后,我国就加快了数字医疗建设,在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后,数字医疗更是被提升至更高的战略高度。
这对数字医疗毫无疑问是好消息,但是以公立医院为主体的“正规军”入场势必会挤压掉其他形态的互联网医疗的生存空间,如今众多医院都已经建立起自有的医疗信息系统。
微医想通凭借自身的数字化能力赋能传统医疗机构,势必会遭到卫宁健康,万达信息,东华软件等传统医疗IT企业的阻击,做内容输出有丁香园、春雨医生等竞争对手,医药电商更是有阿里京东等巨头把持,保险端平安好医生优势不言而喻。
面对越来越激烈的行业竞争,在还没有找到合适的盈利模式,微医想要成功突围艰难重重。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