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一期,我们撰文假想了“商业未来简史”,其中有些内容是我们的异想天开。巧合的是,上周在零售男人圈夏季论坛上,廖建文教授也做了关于未来发展的演讲。听后很受启发,再做一篇对零售商业未来的分享。
未来已来竞争对手是“友商”还是“时势”?
廖教授在演讲中展示了1996年到2016年之间,全球最有价值的5家公司。差异非常明显,1996年入选的有4家都是能源型公司,而2016年入选的全部是科技型公司。
1996年:通用电气、荷兰皇家壳牌、可口可乐、日本电报电话、埃克森美孚化工
2006年:埃克森美孚化工、通用电气、道达尔(石油天然气)、微软、花旗银行
2016年:Apple、Alphabet(google旗下)、微软、亚马逊、Facebook
那么,关于2026年最有价值公司的预测呢?Google、亚马逊这些公司被看好。因为大家都认同人工智能是未来的方向,而这些企业正在布局未来,工智能时代。
其实,传统大型企业的没落和伟大企业的兴起,并非都源于企业间的竞争,与所处的时代密不可分。比如,Airbnb、Uber等共享经济型企业的成功。
80后、90后成为社会的主导力量,他们没有经历过物资匮乏年代,对于“拥有”物资没有特别需求,反而对“借用”、“分享”的接受程度高,整个社会更加开放、包容、连通,这让共享经济有了发展基础,才会出现Airbnb、Uber等企业短时间内的快速发展。
所以,廖教授讲,“你以为你的对手是友商,其实你的对手是时势”。诺基亚的没落也可以印证这一点。
从汽车行业,看智能商业时代给带来的颠覆性变化
科技发展带来的智能商业的时代,影响着各行各业。比如,汽车行业,过去几十年的时间时里,汽车并没有发生本质的改变,只是性能的优化。
然而,特斯拉、无人驾驶的出现,给这个行带来了颠覆性的变化。未来汽车可能不只是代步工具,会变成我们的社交、购物平台、娱乐中心、共享平台。或许,未来我们不再需要拥有一辆车。
智能商业时代零售消费者会发生什么变化?
消费者未来的变化趋势,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点:个性化、多元化、参与化。
个性化:消费者难以预测
就麦肯锡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
上世纪70年代以前,市场需求平均预测准确率在90%以上;到上世纪80年代只有60-80%;而到了90年代末21世纪初,准确率降低到40-60%。
这说明,消费者的需求越来越难被预测了。消费者从以前的同质化,变得越来越个性化了。调查显示,90%的消费者认为“个人性”的内容是有帮助的。
今日头条能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迅速超过很多互联网门户的影响力,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其智能引擎下的“个性化”推送,实现千人千面的效果。
多元化:消费场景无处不在
未来,消费的场景会越来越多元化,不仅在实线店或者线上购物平台可以买。会有更多的媒介直达购买端。
在物联网实现之后,每个物品上都会带有小小的芯片,芯片内储存了这个物品的各种销售信息。消费者在任何场景下,看到一件心仪的东西,都可能扫描一下,就获得详细信息,立即点击购买。
参与化:消费者不做旁观者
消费者越来越愿意,参与到产品的设计到销售的过程。包括对产品设计的反馈、销售过程中的参与,以及售后在社交网络上的评价、传播。
通过消费者参与的大数据分析,品牌可以了解到在某个地区,需要多少量、什么特性的产品。
智能商业时代零售技术会有哪些变化?
未来,大数据、人工智能、无人机、云服务、物联网、AR、VR等等都会成为运用于零售行业的技术。
数据化&网络化
“数据化”和“网络化”是分不开的,多纬度的数据打通、串联起来才更有意义。未来的数据一定是共享的,并且和供应商的数据、周边的数据、消费者社交的数据打通。
线上商业目前数据化方面有先天优势,线下商业需要借助更多的物联网、传感器的技术支持。把消费者在店铺场景内的行为,转化为数据。
据IBM预测,2020年互相连接的设备将达到300亿。这些智能设备不仅能捕捉社交和交易数据,还可以植入工业和交通设备中、走进消费者的冰箱、门锁、服装里,像触角一样渗透到商业场景的方方面面。
比如:服装加装芯片,可以把消费者在店内试衣的次数、成交率数据化。通过捕捉消费者的试衣效果,把试穿效果理想与否数据化…….
智能化
整个物流配送体系智能化,仓库之间的自动调配,无人机送货等等。智能化的去调配这些资源会更加高效。
最终未来零售会变成什么样子?
消费者的变化和技术的革新会带来怎样的结果呢?廖教授把它概括为两个词:“精”和“准”。精,是代表市场颗粒度;准,是代表准确、准时等等。
从“大众市场”到“人人市场”
在工业时代,大规模生产效率高、成本低,产品是标准化的,处于大众市场时代。那时,如果想要个性化的产品,需要定制,价格往往是比较高的。
不过,这个规模和成本的矛盾在智能商业时代可以被打破,利用技术的手段,了解每位消费者的需求,再精准服务。
比如,以前对待超级VIP需要一对一的服务充分满足他的个性化需求,然而在未来,通过商场内外的全覆盖数据分析,可以充分了解每一位消费者,从而给到他们“千人千面”的服务。诸如:他需要的新品推送,正好是他以往喜欢的款式,或者近期他在常在社交网络关注的…..
无界零售的开始
廖教授认为,现在是零售的战略拐点,第四次零售革命是无界零售的开始。改变行业的力量是跨界融合。未来商业的跨界会无处不在,变成无界零售。
其实,零售的跨界、新物种一直都有,比如,以体验见长有像Apple Store,用体验的思维来构建零售,打破了零售圈的思维。
比如,线上线下结合的“盒马鲜生”
AI时代与零售的组合有多种可能
在未来,消费者购物的产品,往往不仅仅是一个物理产品,还有产品之外的服务。它的上面有内容,比如你的出行运动记录、生活健康的记录等。甚至,有些时候这个产品还会成为一个新的零售终端。
比如,5月22日刚推出的“美的-京东智能冰箱”,除了一般的冰箱功能以外,它有内置摄像头,可以识别食材,判断食材是否充足、提示食材的有效期,并且能根据冰箱现有食材,进行智能推荐菜谱。
同时,可以记录消费者的饮食习惯,还可以利用手机APP连接远方家人的冰箱储存状况,通过手机下单,为家人送上食材。
在冰箱这个端口里面,有硬件、数据、内容,以及服务。冰箱不再是冰箱,冰箱成为了超市,成为进入家庭的一个入口。它能够根据你每天的消费,能够理解你需求,能够预测你需求。
当把一个城市所有的冰箱都连接之后,那就会非常清楚地知道,在这个城市或者区域里,每天需要多少鸡蛋、多少青菜。
廖教授在演讲中,还提到一个观点:“从竞争优势到生态优势”。以都生产电子书的亚马逊和索尼为例。虽然,亚马逊在产品竞争力上不及索尼,但它建立了一个闭合的生态圈,最终还是在竞争中胜出了。
2004年,索尼发布了世界上第一款电子书,基本它在电子消费品领域的优势,推出的产品在性能和设计上都保持了高水准,但并没有产生太大影响。
2007年电商网站亚马逊推出Kindle阅读器,虽然产品的硬件性能比索尼粗糙,但它与外部公司合作,内置了无线网络功能和在线书店。通过补贴出版商,降低了电子书的售价。
未来,在以“连接”为特征的时代里,建立生态圈优势,也是零售商业企业需要考虑的。比如,有些商业地产商在构建和金融领域的合作,顾客在场消费后无需付现,信用支付。
1